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再论汉语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及验证重点


    The Verification Necessity and Emphasis of the Semantic Relation of Chinese Cognate Word
    作 者:张博
    作者简介:张博,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原发信息:《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京)2016年第2016第18辑期 第150-159页
    内容提要:语义联想的发散性决定了依凭一己联想进行词语推源的声训法很难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依据词义相同相关的标准又有可能把不同词义引申的殊途同归视为同族词的语义关系,或忽略概念义无关的词可能蕴涵共同的源义素。为了避免声训和词义标准带来的同族关系任意牵合或系联不足,需要对以往声训法和音义双重限制法的系联结果进行验证,尤其要加强对词语语义关系的验证。验证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一是非谐声关系字的义同或“义通”关系;二是谐声关系字的源义素;三是“一词二源”及有关词源义的歧见。
    关 键 词:汉语词源学/汉语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
     
    同族词是经由单语素词的意义衍化和(或)语音变转而产生的,因此,对所拟测的两词或多词之间的同族关系需要从音与义两方面来进行验证。但是,相比较而言,同族词语义关系的验证更为重要,其原因,王宁先生曾有精辟的论述:“义通规律由于意义研究的薄弱、演变轨迹的难以把握、偶然因素的存在,比音近更容易有例外,探讨起来更容易带随意性。”[1]义通规律探讨中的随意性既然来自“意义研究的薄弱”和意义演变自身的复杂性两个方面,那么,仅从词义演变特性的角度考虑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反思中国传统训诂学和晚近同族词研究的薄弱之处,剖析其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同族词语义关系研究中“验证”的作用和意义。
    笔者曾从词义演变特性的角度探讨了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认为词义衍化的多向性、历史性和民族性决定了词义的发展往往会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词而异,因此不能指望用现时的、主观的或衡定的标准去判定词语之间的某种语义关联是否反映同族关系,而应在词语产生的那个历史时期的语言系统内部和外部尽可能多地寻求证据,对同族词的语义关联予以证实[2]。本文则在王宁先生词源学理论的启发下,将视角转向以往同族词语义关系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其背后的观念误区,通过检讨词语推源和同族词系联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一步申说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必要性,并就同族词语义关系验证的侧重点谈几点看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