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犹如融通古今的水墨画卷,牵起时空两头的历史世界 | 评《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

http://www.newdu.com 2023-09-14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参加讨论


    站在江南古镇,看着昔日琳琅店铺的遗踪和园林庭院的旧址,人们免不了产生“凤去楼空江自流”的思古幽情。但今日的古镇依然繁华,既没有“吴宫花草埋幽径”的凄凉,给人的也不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无奈,眼前的小桥流水和游人如织,犹如一幅融通古今的水墨画卷,牵起时空两头的历史世界。

如今的江南古镇都是明清时期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是热闹非凡的“地方小城市”,樊树志教授在其新著《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中,详细还原了江南市镇昔日的繁盛,勾勒呈现了其曾经辉煌的“早期城市化”。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
    全球化贸易与江南市镇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联通了西方和中国,葡萄牙商人绕过非洲好望角,占领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及东西洋交通的咽喉马六甲,来到中国。1573年占据澳门后,以澳门为中心建构了三条国际贸易航线,把中国生产的丝绸、生丝、棉纱、棉布、茶叶、中药、瓷器等辗转运往欧洲、日本和墨西哥,谋取高额利润。而这些国际贸易所交易的货物,主要产地就是江南市镇。

太湖流域素以种桑养蚕闻名于世,自唐代起,湖州、苏州、常州、杭州等地的贡品就以各色丝绸居多。到了宋代,江南的丝织业更为发达,仅官营的杭州织锦院就云集各地能工巧匠数千人,更不要提各种各样的私营作坊,江南的丝织业繁盛可见一斑。中国这种自古形成的发达手工业经济和生产的丰富的产品,是大航海时代能够如此大规模输出商品的内在经济基础。

广东水面的东印度公司商船
    
在国际贸易的刺激下,江南市镇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变革。

“早期工业化”与社会内部关系变革
提到中国的早期工业化,人们可能自然联想到近代的洋务运动,但在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已经出现了早期工业化。李伯重教授在《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中,从纺织业、食品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等论证,认为江南从1550年左右,工业所占的经济比重在日益提高,到了19世纪初地位已经超过农业。反过来,研究明清江南经济的外国学者,如伊懋可(Mark Elvin)以西方经济学视角审视此时期中国农村的经济,认为“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工业化”了。殊途而同归,中外学者的研究都指向一个问题——明清时期江南的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内页
明中叶人谢肇淛在《西吴枝乘》中说:“蚕桑之事,湖人尤为先务,其生计所资,视田几过之。”清人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这样描述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方式:“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通过这两位明、清时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江南农村经济形态的变迁轨迹——从家庭自营的手工业经济,发展到了以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早期工业格局。

雇佣工人群体和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动。随着江南市镇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工商业经济中心,人口超过万户的城镇星罗棋布,大量专职从事工业、商业的人口涌入并定居,形成了早期城市化的初步格局。

经济之上的文化发展与“早期城市化”
经济发达,人口繁盛,多层次的市场经济充分活跃,社会服务行业和文化发展空前繁荣,这些现代城市具有的特征在明清江南的市镇都初具规模。值得一提的是,此间江南市镇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消费上的奢侈,二是文化上的竞逐。
苏州作为明清江南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来成为全国最为奢华和“时尚”的城市——“饮食服饰竞以侈靡相尚”“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馐良酿,歌舞而行”。对于流行的奢侈风气,时人一片“人心不古”“风气日下”的谴责之声,而上海士人陆楫则提出令人振聋发聩的“奢能致富”的观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樊树志教授在书中充分肯定陆楫的过人远见。

《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内页
同时,经济的发达也为江南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明清时期,不仅茶馆、书肆、说书场馆兴旺一时,江南也大兴园林修建之风。迄今有名的苏州留园、拙政园、沧浪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扬州瘦西湖等等,均是一时名公缙绅或仰慕文化的富贾所建,游园,听戏,作文,攻读科举,是当时读书人竞相效仿的文化风尚。

可以说,工业发展—经济繁荣—人口充沛—服务业兴起—文化兴盛,是明清江南市镇早期城市化的发展闭环。

“历史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的当下和未来。历史给人智慧,教人用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不被眼前的方寸之地所局限”,樊树志教授如是说。如何对待逝去的文明,如何承续历史文脉以创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时代课题,樊树志教授的著作或许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考视角。

(本文原载《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26日10版)
推荐阅读
点书影进入当当购买本书点此进入京东购买本书《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樊树志 著978-7-101-16007-96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对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的四十多个典型市镇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勾勒出其逐渐城市化的演变轨迹,不仅系统展现了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及至城市化的原因作了深入解析。

编辑推荐
    
1.透过如今小桥流水的恬静表面,江南市镇研究权威樊树志教授带领我们抵达历史现场,让我们对明清以来曾经引领时代城市化潮流、推动传统社会变革的江南市镇有了全新认识,并让我们在深入了解这些市镇过去的同时,明白现代中国何以如此,以及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2.本书以大量经济数据作为支撑,分门别类地讲述丝绸业、棉布业等各种类型的市镇,同时在在不忘这些市镇深厚的文化积淀。那流传一脉的文风鼎盛,也是作者着意强调的江南特质。

3.本书还专辟一章,精选在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盛泽、南翔、罗店、朱家角、双林、南浔、乌青、濮院等八个江南市镇作个案分析,力避“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之弊,点面结合,形成全面立体的讲述构架。

4.本书是一本上佳的江南古镇导览手册,也是一部专业人士可以随时翻检的江南市镇参考文献。

5.书中除了随文图,还精选多幅当代摄影名家的江南古镇题材摄影作品和珍贵历史图片制作成彩色图版附于书后,读者可从中一窥江南古镇的古今变迁之迹。

版 式 图
    


    
    
    


实拍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