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靓灵——“一个追寻短暂春天的执着族群”

http://www.newdu.com 2023-06-25 同代人(微信公众号) newdu 参加讨论

    

靓灵
    本期作者
    作家,著有科幻小说集《月亮银行》。
    
    特邀嘉宾:李强
    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
    靓灵以科幻小说出道,擅长将人类古老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关系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宏大愿景联系起来。《走春》披着奇幻的华服,但有科幻的骨架,内里是现实的心脉在跃动。少女带着“老家”(棺材)乘船漂泊海上,就像人类乘舰船漫游星辰大海。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不完成就会困扰的事情”,才能安然归家,成其所是。
    《走春》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故事由“我”叙述,其中的奇幻意象大多有潜意识投射,似乎暗示了这场奇幻之旅的另一层真相:“我”与麻杆从来没有下过船,走春只是“我”根据现实中偶得的元素搭建的世界,其根基是哥哥那个冰雪世界的梦,老太太苔原是麻杆提过的太姥,走春里钓鱼的小男孩,对应着一直在船上钓鱼的麻杆。现实的真相可能是,麻杆不是留在了走春,而是如小麋鹿一般被吃掉了。“海岸很长,资源有限,是死亡在养育生命,暗的星辰在养育亮的日月。”
    选择从哪个层面理解《走春》,取决于读者自己的想象力与承受力。不管怎样,“老家”都是存在的。它横卧人间,立于走春,类似《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给物种以生存、进化的启迪,也带来探索、赴死的诱惑。“我”的使命是给“老家”上漆,既是掩盖,也是创造。毕竟,对普通人而言,星辰大海的灿烂动人,往往升腾自地上的滚滚红尘。
    回归嘉宾:陈若谷
    山东大学青年教师
    师傅被一阵海上巨浪席卷而去的一年后,小漆工“我”亦随着一阵海上飓风,与船上小工麻秆漂流至走春之地。走春与其说是一片区域,毋宁称其为一个追寻短暂春天的执着族群,在这里,春天如墙上黑猫轻盈的阴影,倏忽而至又倏忽而去。走春人终生努力的,只不过是不让自己为冬日所捕获而已。“我”随走春人踏着冰原自东向西迁徙,意外与在凝固的岁月里垂垂老矣的师傅重逢。随着“我”在海浪上的一阵颠簸,蝠鲼又一次如当初领我入门时一样,牵引着我回到了几日前离开时的渔港码头,而“我”迅速遗忘了在走春经历的冬春交会的奇景,拾回了正常的时间。
    宇宙中的黑洞是一扇时空之门,黑洞附近时空曲率大,引力使时空弯曲,因此,黑洞附近的时间流速相对地球而言非常缓慢,但引力场制造的时空弯曲不遵循同比例,所以时间的流速又并非均匀排布。当然,这带来一个理论上的bug,即生活在黑洞附近天体的生命,只要没有逃离黑洞引力场,就无法了解自己生活的节奏有何特殊性,因为时间只能作为一种刻度,以区别感知的作用而存在。天各一方的走春人和渔港人,并不知道自己区域的时间流速分布是宽是窄,是快是慢。他们永无交集,悖论随之而来:故事不会发生。而且,走春人实际上不需要用春夏秋冬命名时间的循环,他们也许会称之为荣期、落期与寂期等等,甚至在漫长的岁月里,进化成能够冬眠节能的新型物种。
    这就引入了一个问题,两种时间的降临,如何对一个短暂的栖居者产生意义。靓灵给出的答案是,时间刻度丈量人的记忆,语言是刻度的具体痕迹。烂柯山之于晋人王质,桃花源之于武陵人,都是无法被抹去的回忆。那么渔港小镇也是一处桃花源,有着牵绊住“我”的人和事——麻秆却相反,他浑然不觉地消除了渔港的痕迹,变成了走春人。换言之,如果渔港——或者走春,并非真的处在浩瀚宇宙的黑洞附近,那么走春人只不过是丧失了记忆的渔港人,那么,渔港人也只不过是抹掉了记忆的走春人。
    三姐是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人,只要她将小镇遗忘得足够迅速,她就能够快速在别处建立新的生活。故土只能向后退却,年轻人书写的乡愁,只不过是语言对记忆的忠诚。老家没有了,那,我们就再做一个吧。
    温雅红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小说题名为《走春》,意在讲一个名叫“走春”的部落,其生活还停留在原始人阶段,他们像爱斯基摩人一样迁徙而生,生存受温度和食物的影响。海岸上的时间分布不均,大部分的时候是冬天,走春人于是形成了“追逐春天”的传统,顾名思义为“走春”。
    小说是关于海上历险的故事,虽以“走春”为题名,但是大段篇幅聚焦在叙写我和麻杆的奇幻漂流。在海上谋生便要承受大海的变化无常,红风卷走了师傅,“我”和哥哥不得不提早继承师傅的技艺,“我”和麻杆在船上髹漆“老家”的时候不幸在海上漂泊,幸运的是在漫长的漂流过后遇到了走春人,并因缘际会地找到了失踪的师傅,原本给顾客吴叔制作的“老家”却成了师傅最终的归宿。作者似乎有意在“髹漆”、“老家”和“死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在不断雕刻、髹漆“老家”的过程中赋予死亡某种神圣的意义,师傅的失踪和死亡似乎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构成了呼应。
    小说以“航海”为背景,以漂流、寻找和死亡为主题,讲述“我”和麻秆在大海上漂流求生的奇遇,颇富奇幻色彩。作者显然对古老的技艺、民俗熟悉并感兴趣,于是在小说中设置了众多民俗习语和传统技艺。她不厌其烦地描写髹漆的过程,似乎是想将这种古老的技艺与死亡建立联系,通过其展现一种异域文化。但小说所属“走春”的篇幅略显短小了,师傅什么时候漂流到走春人那里,又为何在“我们”来了之后便很快消逝,小说尚未交待清楚,这也是小说结构有倾斜,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明白题旨之处。
    高翔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小说《走春》非常成功地设置了几组镜像关系。走春—渔港小镇、师傅—徒弟、死—生,这些关系构筑了小说非常坚实的结构与内核。走春作为半生半死,非生非死之地,将人类对于“生”、“存在”等隐形问题折射其中,从而达到了一种当代意义上的“警幻仙境”的效果。作为死生之间的交界,走春自身充满混沌和悖论,靓灵正是以一种幻与真交替的叙述与语言,完成了对这一幻境的构造。它既违背现代的生存方式、时间结构,环境恶劣,且布满坚冰,但同时又具有某种不可名状的美感和吸引力,麋鹿的出现,让走春这一酷烈之地杂糅了现代童话的梦幻。没错,《走春》的叙述正是集童话与民族志于一身,因此这一死生之地,同时又虚实相生。
    小说中最复杂的关系,莫过于死生的辩证。这体现在几个有趣的人物设置上。一、师傅,一个技艺高超的漆匠,执迷于以“漆”“物”为生的存在之中,在混沌之界,逐渐忘记了种种情感、关系以及生之意义。因此,他的死亡看似非正常——在捡拾起丢失的记忆时忽然暴毙,实际上却像极了临终之人对人世的突然顿悟,一切无可挽回;二、“我”这个人物的出场、失踪,最后复现,都与“老家”,也就是死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她所关注的死,并非自身之死,而是他者之死。因此,她并未如同伴一样,在走春中丧失记忆,而是牢牢记得,正是她一直处于自我与他者之关系之中,这份对于“附近”的牵绊,使得她能够从濒死之地“还阳”。在死生的辩证之中,在种种充满迷幻效果的隐喻中,靓灵不断提醒着我们,生的意义究竟为何。
    靳庭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当奥德修斯的船队在返乡途中被风暴推到一处海岛,他的许多部下因为吃了岛上的忘忧花,忘记了家乡、亲人和航行的目的,情愿永远留在岛上。在《走春》里,“我”乘的渔船同样被风吹离港口,漂流到陌生的冰原海岸,使外来者失忆的不再是某种植物,而是此处流速不均匀不稳定的时间。时间流逝对记忆的侵蚀来得更为迅速,只有像“我”一样有强烈挂念的人,才能抵抗遗忘,踏上归途。
    在冰原海岸这个变形的时空里,麋鹿、雪橇、追逐春天而迁徙的走春人等细节,显示了一定的营造虚构空间的想象力。蝠鲼游动的海域如同时空隧道,连接南方渔港和冰原海岸,由南到北,从书写“南方”探向更远的世界,使小说的幻想气息更具弥散性。除了场景的切换,小说使人物在具体的劳作、与自然的互动中面对时间和生死,并以此延续在一些前作中对“记忆”的思考(如《月亮银行》,但人物的呈现稍显观念化)。记忆对人如此重要,即使在意识上传/复制成为科学界和科幻作品的高频话题的今天,至少在传统人文主义者看来,记忆仍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主体得以确立的根基。记忆的筛选、过滤和加工则意味着有选择的遗忘,使人不至于被过去压垮,尽管这还不足以解释《走春》里时空转换导致的遗忘——大约这与那些陌生的星辰、未知的黑暗一样,是我们仍不能参透的宇宙法则。而我们能在乎的,是熟悉的亲朋和“那些与我仅有一面之缘的生命”。
    张成锟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
    《走春》是科幻小说作家靓灵首次在纯文学刊物上发表的非科幻题材作品。小说仍然带有些许科幻的遗韵,漆器制作的“剔犀”、“夹纻”等专业术语,“走春人”如鄂伦春人“风葬”般“尘归尘、土归土”的生命认知,资料的驾轻就熟显示着作者知识储备的广博;海上漂流的寒暑一瞬,冰原生活的四时更替,时空的广阔无界则彰显着想象力的丰富。
    阅读《走春》时最直观的感受是,联想到了《十八岁出门远行》:核心情节同样是少年主人公被迫离家远行,旅途中面对陌生的外部世界,同样渴望动用熟悉的知识与仅有的道具去抵御外界的侵袭,同样是在失却后发现了更为本真的内心自我。因此,我会把《走春》定义为一篇寓言式的成长小说,并像靓灵运用成对反义词充当小标题一样,将关键词放在青年的“怕与爱”之上。“怕”是我们躲避陌生事物的本能,世事变迁又会不断将我们挂念的“爱”带离身边,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像小说中男孩吞下麋鹿的生肉一样,于悲悯中成长。
    当然,作为靓灵在纯文学平台的初次亮相,《走春》还存在部分情节枝蔓、时而空泛说理等问题。但对于这个曾怀揣全部积蓄前往异乡参加科幻写作课程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未来的路已经不再只有科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