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盈袖丝雨》:好雨知人心

http://www.newdu.com 2023-06-12 文学报 朱全弟 参加讨论

    

宁波市庄市乡行驶中的公交1路汽车,一位颇有气质的知识分子模样的女性,穿戴光鲜整齐,独自倚窗坐在车上,去哪里?其实已经没有目的地,她只是想经过一个站时,听报站的喇叭里发出的一声声提醒:“半路凉亭到了。”
    下车,凉亭早没了,幸运的是,车站的站名留下来了。这位叫叶良骏的老作家在《盈袖丝雨》这本书中的第一篇文章中写道:“外公已走了那么久,早已消失的凉亭,依然代他活着。”当然,这句颇有文学意味的话,巧妙地蕴藉了这个至今没有更改、顽强保留下来的车站名字,成为叶良骏对一生行善的外公无限追思和一遍遍怀想的实有的寄托。
    当年,外公陈兰荪事业有成,扶危济困,造桥、铺路、修凉亭,和乡里贤达发起筹款创办了宁波郊区第一家民办医院“同义医院”。陈兰荪在宁波开办的“元亨钱庄”“民新银行”开风气之先,在当时宁波金融业中曾经占有重要位置。即使富甲一方,他仍把行善的范围扩展得更大更广,让义举传播得更远更久。
    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数十年的研究者,叶良骏又是一位躬身践行的教师,其一言一行莫不染有家乡的底色和祖上的影子。从积德行善到教书育人,叶良骏是弘扬光大者,自不待说。做作家又如何?看《盈袖丝雨》,其文条理清晰,绝无矫揉造作,为文为人,一以贯之。
    《谁解春晖寸草心》写了97岁的母亲住在医院,天天早上去病房站岗的女儿,扶着母亲坐了起来,坐了一个多小时,还为她梳了头。女儿出去打开水、倒垃圾,老母亲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女儿。年年母亲节,作者都要带着鲜花去看母亲,惟独“那个母亲节,我没空买花,把自己当礼物送给了妈”。《夜,静悄悄》回到家乡的作者写到连升太公的往事,蓦然看见他的小儿子:“今天,他亲切的面影和他小儿子的重叠在一起了。”这不是子肖其父的简单比照,更多的是作者对家乡和蔼善良的长辈一种深切的思念。《我的老家》里的燕子:“每年燕子总会来,只是日子有先后。阿娘认识每只燕子,会说,小燕子长大了,它们来了,不知老燕子还活着没有。”几十年后,作者在江苏同里,邂逅上千只燕子在她头顶上空来回飞舞,她写道:“其中一定有我家燕子的后代,因为它们盘旋一圈又一圈,不肯离去。”这是对“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空想和期许,虽然作者心中有个窝,燕子回不来了,阿娘更回不来了,但内心还是希望她们都回来。
    书中妙句多,每每读到,让人愉悦,这就是文学的审美吧。还有篇妙文,就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挥写能力,《世上最痴情的人》一气呵成,如同散文诗,抒情急切,语言优美,看到末尾,才知道是献给92岁的母亲生日的。
    《盈袖丝雨》不会是作者的最后一本书,为霞尚满天。丝雨也不仅仅是毛毛雨,我反而觉得“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比一场痛快的滂沱大雨更能渗透芸芸众生,劝勉世道人心。
    (《盈袖丝雨》叶良骏/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