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头高悬,一束光/俯瞰大地/没有一个人,一匹马,一垄庄稼//仿佛人间/繁华褪尽//只剩万古愁/在一条河里波光粼粼”。这是王峰的诗《所见》,收入他最新出版的诗集《下垂的时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空中诗人”,作为波音客机资深机长,王峰常常从天空俯瞰大地,环望苍穹,遨游天地,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诗作。 近日,“一只鹰,穿过云层——王峰《下垂的时间》分享会”在北京SKP书店举行,吉狄马加、邱华栋、唐晓渡、欧阳江河、王山、李少君、敬文东、臧棣、张清华等诗人、作家、评论家及该书作者王峰与会,就王峰诗歌的风格特色、意义与价值等展开深入探讨。 王峰诗作充满一种独特的时间感,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俯览世界的视角。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指出,王峰的写作和他的飞行经历有着直接关系,从《下垂的时间》中可以看到王峰是对时间非常敏感的诗人,观察生活、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往往更多从时间的向度出发,一直置身在线性的时间和多维度的时间构成的空间里写他的诗,同时诗集中也融入了很强的哲学性的思考。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认为,王峰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他跟我们的视线不一样,他在高空和低空巨大的空间中建立了和大地的新联系,《下垂的时间》中有大量与空中视角有关的诗篇,提供了很多新鲜意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本,读者在阅读中眼界跟着一起变得更加辽阔幽远。文学评论家、诗人张清华强调,王峰因飞行而获得了一种独特的写作角度,也因之生成并塑造了独特的诗意与境界,“他的诗显然是出自一只鹰的视角,像一只鹰穿过云层,有鹰特有的那种高远与精准、犀利与尖锐,也有远远超出一只鹰的哲理与思想、慈悲和柔情”。 王峰被称为“空中诗人”或“飞行员诗人”并非偶然。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指出,这不是简单的命名,涉及对其身份的界定之外,更多突显了飞行和诗歌之间的彼此相通,二者某种意义上是同一件事。“飞行是行动着的诗,写诗则是语言的飞行。它们同时对应并试图满足我们灵魂深处的至高欲望,那就是对自由、冒险和未知的渴求。这种渴求基于人类受限的困境,其本身又自成一种困境,是人类不变的处境,正因为如此,它又反过来突显了鹰或自由飞翔之于存在的绝对必要性,那是诗永不干涸的源泉。” 在北京大学教授、诗人臧棣看来,王峰诗里写的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但不是简单地记录日常观感,而是用一种强烈的生命经验来激活这些东西背后的某种诗意,是他的精神生命的一个个投影,他的身份更接近于诗歌的战士,表面写的是平凡事物,背后写的是生命的奇遇,“要概括来说的话,王峰的诗应该是一种奇遇之诗”。 王峰自18岁入伍加入飞行队伍,至今已28年,飞行时间几乎占据了他生命的一半。他表示,“我作为一个军人,作为一个机长,都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在诗歌写作过程中,始终心向弱者,余生我将不断努力,让写作更加悲悯,有金子般的质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