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葛亮《无岸之河》:重行

http://www.newdu.com 2022-07-04 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 葛亮 参加讨论

    关键词:葛亮
    《浮图》是一篇有关知识分子背景的小说,主角是个退休大学教授。身处学院经年,我第一次完整地以此为背景,撰写长篇幅的小说。若作追溯,多年前,我曾写过短篇《无岸之河》,写一个年轻学者的浮生六记。写他初涉人世的痛与快。
    现在看来,以当时的阅历,更像是某种练笔。底色必然是理想的。大学是类似异托邦的所在,横亘世间,自足而清醒。
    我们对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会有一些既成印象。相当部分来自西方的文学经典。如纳博科夫的《普宁》或者是索尔·贝娄的《赫索格》,都在处理心灵之于现实,流浪和放逐等主题。这其中对于学院的展示,沉重而隐有苦意,也在探讨复杂而多面向的文化隐喻关系。
    写《浮图》,已是二十年后。这其间创作,较少涉及学院。但因一个契机,终于写了连粤名这个人物。写作的过程,于我构成了某种还乡之旅。
    这个故事以他的学院生活为圆心,扩张至他的日常生活圆周。中年人的阅历和过往,知识分子的经验,成为他人生的一体两面。必然将他的人生节点嵌合于现实和莽莽的时代。
    香港由此成为重要的与时间相连的空间。因此每一处有关这个城市的历史,都链接着主人公的生命节点。那些关隘与转折,起伏与荣耀,皆与此休戚与共。他青年时代的留学、回港,乃至回到祖辈的原乡,是他个人的放逐和回归,也是时代的回响。他与周遭世界的镜像关系,此消彼长。仿佛一道水银,横亘在此地和原乡之间。
    而他周遭的人,像是有关他生命中的每个提示。提示他的存在与责任,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师。他小心地呵护,最后终于或放下,或和解,或离去。
    有关于这部小说的标题《浮图》,亦来自于个人的切身感受。在旧年的巴塞尔展,看到英国的当代艺术家Damien Hirst的代表作——“Blue Cube”,这部作品由成千上万的蝴蝶组成。蓝色和黄色的蝴蝶由稀疏到密集,一圈又一圈地接近于圆心,构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向心力。在最靠近中点的地方,是个深不可测的漩涡,有一只蓝色蝴蝶孤悬。这或是想表达,有关于当代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生存景状,他们被现实和时代或吸引或卷裹,最后仍是最孤独的那一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