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片童心向祖国——儿童纪实文学《中国的孩子》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22-06-23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曾平标、廖子馨的长篇儿童纪实文学《中国的孩子》从孩子视角切入,全面立体地展现出澳门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和赤子情怀。作者以纪实手法,追溯闻一多当年创作《七子之歌》的历史背景及经过,回顾澳门这个游子在1999年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历程。作者也写澳门回归之后,澳门孩子迅速融入祖国大家庭,了解熟悉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角度新颖。
    《中国的孩子》擅长运用典型事例来阐释和表现作品主题。全书采用的是一种串糖葫芦式的结构,将10个典型事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文学故事矩阵,全方位展现澳门与内地情同手足、亲如一家、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书中讲述了内地为澳门供水,在春节“水荒”时硬是“抢”出了2000多万立方米的“救命水”供给澳门;内地倾情建设智慧生态农场,确保澳门百姓的“菜篮子”和饮食安全无忧等动人故事。作者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澳门民众对于国家的认同。譬如,濠江中学在澳门回归时升国旗,老校长杜岚奶奶特别激动,把拐杖一丢直奔升旗台而去;国旗手接受培训时,国旗不慎滑落,国旗手立刻扑过去,将国旗牢牢举起,避免触地;澳门的学校与贵州的学校结为“姐妹学校”,进行对口帮扶,提升办学条件;澳门孩子主动学习粤剧,传承传统文化,共唱《七子之歌》等。作者善于用儿童视角、儿童语言讲故事,回忆历史,给读者以亲切感和亲和力,有力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培育。
    《中国的孩子》真实呈现澳门孩子的家国情怀,生动表现了澳门与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主题,彰显国家认同、高扬爱国主义,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
    (作者李朝全,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