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百家争鸣 >

文学“走出去”的实践与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22-06-23 文艺报 高 燕 参加讨论

    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世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互鉴尤显重要,只有通过交流与沟通才能消除偏见、打破隔阂、达成共识。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将语言、情感、思想相融合,它是不同国家人民可以用来有效沟通的一种共同语言,文学表现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诉说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共通的精神世界。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交流的重要形式,以直达心灵的情感力量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学“走出去”的必要性
    文学对外交流是我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希望通过中国的文学作品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进而了解了真正的中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是国际影响力的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文学是实现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和语言文化的客观差异,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一直受到海外读者的关注。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海外异军突起,儿童文学自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后也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学交流机制的健全、交流渠道的拓宽、交流方式的创新,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输出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国文学也越来越受到国外读者的关注,成为向世界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来,一批讲中国故事的作品在海外受到了欢迎。
    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都希望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当代中国,而文学正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走出去”的时代价值愈发重要。
    文学“走出去”的合力
    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译林出版社与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专门从事出版“走出去”工作。自2020年正式运营以来,求真译林社就将文学“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目前,已将叶兆言的《南京传》、徐刚的《大森林》等一批题材丰富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版权推向国际图书市场。
    在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求真译林社体会到,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可以形成较好的效果。
    一是与海外出版合作方合力挖掘文学作品本身的世界性表达价值。西方文学并非世界文学的唯一标准,走向世界也不是走向西方文学。但是在文学作品“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国外出版社、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内容表达的不同偏好。西方读者比较关注描写中国近代和当代社会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的作品,且作品将主人公个人的命运融入到宏大历史叙事框架之中,兼具历史厚重感和人性的美。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展现中国社会发展洪流中的个人的命运,这样的叙事结构比较符合西方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期待。且此类作品中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现实状况的了解,扭转世界,尤其是西方社会基于历史形成的片面认知,消除其对中国的误解。
    二是与政府外宣部门合力推动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宣传。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2021年启动的“江苏文学名家名作”项目撷取江苏文学中的璀璨明珠,呈现江苏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精神风貌,推出一批代表中国气派、江苏风格的江苏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面向欧美主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推广,为江苏文学作品走向海外提供支持,塑造“江苏文学”国际品牌,并通过每年一期的项目打造“江苏文学”品牌在海外的持续影响力。项目第一期已经翻译出版叶兆言《南京传》、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三种图书,第二期也将在2022年度完成。该项目不仅仅是介绍江苏的文学,其实也是打开一扇中国文学通向世界的窗口。
    三是与民间交流组织合力传播中国文学。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自主的文学社区,共同汇成海外传播之势。美国人陶建(Eric Abrahamsen)于2007年创办的民间网站Paper Republic(纸托邦)是一个以文字共和理念来运营的跨文化窗口,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重要的民间力量。类似的文学翻译和传播平台不在少数。尽管运营方式各异,但这种民间传播与主流的、传统的传播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
    构建文学“走出去”之路
    目前,文学“走出去”也面临明显的困难,海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尤其是莫言等作家在国际文学奖项中有所斩获,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在海外图书市场获得了商业上的突破。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际销量,则仍然较为微小。除个别作品外,中国文学整体在海外的接受面临困境,这一点已成为共识。求真译林社输出海外的文学图书,海外销量达到3000册已算表现不错,纯文学类图书常规销量为1000册左右。
    后疫情时代,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对西方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挑战,部分政客不断制造污名化言论抹黑中国,对于我国出版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甚至印度、越南等国家,也因为边境争端、南海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产品、文化不友好。海外出版机构引进中国图书更加谨慎。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因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一项极具紧迫性的工作。
    在构建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内容的生产是核心。求真译林社一方面代理作家和出版社的优质文学作品版权输出,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中外合作出版和海外图书策划、组稿,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提升跨文化跨语种的出版能力。例如,策划纪实文学作品《中国扶贫故事》,由中外作家联袂撰写,中英文同步出版,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进行重点项目的品牌化建设。继续打造“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品牌,向海外输出江苏知名作家的代表性文学作品,扩大江苏文学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亚洲经典互译计划中国-巴基斯坦互译项目,积累在巴基斯坦的文学翻译和出版资源。同时,积极尝试国际组稿项目,储备有潜力的外向型选题。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在文学作品输出对象国上,视野日益广阔,不再只局限于英语等语种,而是全方位、面向全球范围,不仅仅限于英语世界或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大国,而是更加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求真译林社有版权合作的国家数量超过30个,合作的出版机构既有大国主流出版机构,也有规模较小的国家的专业的文学出版机构,深入和多层次的合作,有利于把文学作品与当地市场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
    海外渠道方面,求真译林社依托凤凰集团、译林出版社、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长期积累的资源,积极推动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但是,其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进一步深挖与海外重点高校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等的合作潜力,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如何进一步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泰勒·弗朗西斯出版社、美国圣智学习集团、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荷兰博睿出版社等重要文化和出版机构的业务合作;如何与《出版人周刊》《出版展望》《书商周刊》等业内媒体及各国主流媒体形成更紧密的合作,都是需要思考的重要方向。
    版权输出平台方面,一则可以充分利用凤凰集团搭建的版权服务平台。凤凰集团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拥有稳定的版权输出基地,依托美国的凤凰国际出版公司成立的红翼出版社、凤凰集团国际(澳大利亚)公司及澳大利亚仙那都出版社等版权服务商平台,实现文化传播和跨国合作的共同发展。二则是有效利用现有平台。由中国作家协会发起的“一带一路”文学联盟于2021年9月7日在北京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文学国际传播,推进中外文学交流常态化、机制化,更好讲述中国故事。此类平台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学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路径。
    文学外译专家库的建设
    翻译人才是实现文学“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培养、建立一支优秀译者队伍已成为文学更好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当前,专业翻译人才特别是小语种翻译人才的缺乏和昂贵的翻译费用成为出版“走出去”的一大掣肘。因此,如何突破语言屏障是实现文学全球化的一大关键点。求真译林社深知译者对于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遴选和积累了一批中译外专家,他们已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基石。此外,求真译林社依托凤凰集团长期以来打造的“凤凰国际出版翻译专家库”,不断丰富在库专家队伍的国别和语种,为提升翻译质量提供了切实保障。
    文学中译外,难度较高,对译者的要求也高。实行“分类翻译”成为实践中较为有效的方式。内容浅显易懂、情感共通程度较大的作品,如通俗小说、儿童文学作品等,可交由海外母语译者完成。对于内容较为艰深、文化背景较为深厚的作品,可采用中外译者合作协同翻译的方式。中国译者进行初译,对原作中深奥的中国文化内涵进行清晰的阐释,海外母语译者在其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润色和精细加工。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中国译者得以提升翻译水平,海外母语译者得以强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利于对中外翻译人员的培养,也利于避免中国文学在“走出去”过程中翻译主导权的丧失。
    优秀的文学译者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最好是来过中国。如果能够与作家见面,讨论作品,则更加利于翻译得到位。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家本人的联系沟通也十分必要。
    在坚定文学“走出去”信心的同时,更要不断审视和总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综合策略体系,最大程度提升中国文学的海外接受度,真正推动中国文学走向海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