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青春裂》创作漫谈:刻骨树碑

http://www.newdu.com 2022-05-19 中国作家网 翔虹 参加讨论

    关键词:《青春裂》
    这两年我已经写不出东西了,只能读别人的,或回看自己原来写的。
    虎年春节值班,静寂无聊中偶然翻见数年前写老师的散文。一重读脑子就如腾腾蒸汽的桑拿房,装满母校尤其是老师们。越看感慨越多,我突然闪过念头,散文难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与感恩,何不改成小说。想法刚冒出我便坐不住,马上着手写《青春裂》。
    写老师,从学生角度去写最合适。我曾经是好学生。小时候,站在黄泥巴操场上,于众目艳羡中从老师手里接过一沓用红绳扎着,盖有“奖”字的新作业本,或者把大红奖状高高扬过头顶,大喊着冲进晒场上剥苞谷的人群,腾地扑入母亲怀抱,是何等荣耀!那是我人生最好最生动的年华,这般高光,永世不再,无法重来。
    之后大多时光,我磕磕绊绊在不同的校园里。写不对作业,答不完考卷,成绩老垫底,如华尔街典藏的垃圾股。罚站,补考,通报,写检讨,家长到学校担保,已然常态化,就像时下疫情防控的硬招。
    求学路若是如此一辙到底,那我该是写不成小说。今生有幸,我经历了像坐过山车-般的中学阶段。这里稍作交代,我的家乡都安瑶族自治县九分石头一分土,是广西头牌经济欠发达县,在全国都能排上号。但这儿的教育却硬杠杠,尤其都安县高中更是一骑绝尘,远近闻名。当年我幸运考上都安县高中初中部念书,却于三年后又考入都安县瑶族中学读高中。从名校读到普通高中,究其源,溺泪的中国男子足球队主宰神经,整天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提心吊胆,加上琼瑶的言情剧,金庸的武侠书,是我成绩衰卑的起因。这么说容易被视为借口,但确实是它们耗尽我所有的青春荷尔蒙。甚幸家乡崇文尚教,有好好的校园,朗朗的学风。特别是可亲可敬的老师,不图回报地引领,永不言弃地纠偏,使我涅槃重生。
    我想起读书时两件事。有个大冷天清晨我出校门跑步时,看见桂花树下站着熟悉的身影。跑了一会儿,我隐约听到身后有脚步声,而且很快紧跟上来,和我并排齐步。我用余光一瞥,是校长。我能感觉到以他的年纪和身材,赶上我并保持同步,相当吃力。校长主动打招呼后,边跑边聊。当时很惊讶校长怎么认识我,还对我的情况挺熟。要知道全校七八千学生,校长认识几个尖子生正常,哪可能在依稀晨星下认出我这个“差生”。多年后我才明白,校长不是晨跑偶遇,更不是火眼金睛,他早就做足功课,特意等我出现。
    校长聊过后次日是周末,其他同学都回家,只有我在宿舍蒙头大睡。我不回家,是不想干农活,更害怕家人问学习成绩,胜过当今年轻人怕催婚。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有诸多理由,而我在名校里成绩差,只能归因于不专心不用功,找不出任何其他借口。所以被问到成绩时,我都无地自容。而且每次从家走回来半路,肚子就饿得咕咕叫,到学校又过了饭点,那种饿不成眠的滋味实在难熬。不知什么时候班主任走进来,把我摇醒后,不由分说拉起我到他的旧瓦房。记得那顿晚饭,我狼吞虎咽的饭菜,比班主任全家五口人还多。饭后班主任对我说,你在家里是满仔,今天起你要当哥。说完他唤来自己三个年幼孩子,连哄带唬让他们叫我哥哥。班主任又说,你要当弟弟妹妹的榜样,可别把他们带懒带坏了。你更要当个孝子,千万不能辜负了卖血供你读书的父母!
    经历这两件事,我的心智仿佛一夜长成,勤学习,长劲头,争面子,变了个人。从此老师和母校在我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踏上社会后尤甚。无论走到哪,我都是一只活细胞风筝,母校和老师始终妥妥把控长绳,让我在风气里虽飘荡不定,却不会栽下来,不至于成废人,甚至烂身。哪怕告别校园,毕业多年,这根绳还在,它在心底,在我头顶三尺。
    小时候老师往黑板上画一横,像一只手指,又像一截尺子,启蒙我它是一。老师曾告诉我,一是万般起源,二是两人相伴,三人行则必有师焉。老师还谆谆善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凡事都要善始慎独。这些些,一锤一锤凿开我顽愚的天灵盖,打通我的任督二脉。我这半辈子,常奔波坎坷,多劳累烦忧,早已想得通透。我能在喧嚣中站成今天模样,全凭师光照引,师钟警鸣。海海人生中,每每识出陷阱,抵得诱惑,护住俗身,我就想其实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老师就是一。
    我边回忆边含着泪叙写师者,感怀师恩。一字一句切切发自心底,纯若南极冰,不带丝毫杂质。我一笔一画为老师立碑,是立在骨子里,因为骨头比心更牢靠更长久。人死了,心脑便清空无痕。但人埋进黄土,骨头还亘久保留。我们偶见长存地下千百年先祖的头骨,即为实证。也许基于此,成语 “刻骨铭心” 才将骨置于心前。只有把老师的高碑立在骨子里,才能让自己的良知与感恩延续最久。进言之,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把尊师重教的高碑立在骨子里,才能让不可逆的进化之风渊远流长。
    成稿不久,《青春裂》在《民族文学》2022年第四期刊发,《小说选刊》2022年第六期转载。迄今我发表关于老师的文章已逾二十篇。我不知道还写多少,但可以确定还会写。正如我已写了许多关于父母的文章,仍将继续写下去一样。
    谨以这部虽朴拙,但却是诚挚写就的小说,致敬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校长爸爸”莫振高先生,致敬我的班主任卢金恒先生。我坚信,先生在天堂里依然是灵魂工程师,万众敬仰。我也想把它献给更多在或不在,记或不记得,与我有或没有交集的老师们。
    今生已等闲,假如有来世,我想当老师。
    壬寅年夏 . 于广西宜州会仙山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