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专 智慧之帆在诗歌的大海里闪光。潮流追赶潮流,泡沫随着泡沫,每个世纪总要扬弃一些什么,又带来一些什么。社会的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观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拓展。当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人类进入了 21 世纪,整个地球发生着旷古未有的大变革,电子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决着各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文化堤坝,更加开阔的活动空间要求有更加多种多样的自由创造,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必然越来越多样、多元甚至多变。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诗总应当是诗人的心灵之歌,它应当传达出生命的不息运动,灵魂的顽强拼搏和内心的深沉呼唤,它应当是生命自强不息的搏动、人类崇高精神的结品和世界丰富优美的回声。 高专上世纪 80 年代末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写诗已有多年。他从自己的大量作品中挑出 57 首短诗和散文诗,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高专的诗》 ( 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他把诗看得很神圣,他对诗的追求是执着,虔诚而又非常认真、严格的。 读了《高专的诗》,我感到年轻的诗人摆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他在探索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语言风格,力求按自己的艺术方式表现自己为时代所熔铸的个性生命,力求以自己的声音倾吐自己内心的深沉呼唤。他“弓着腰播种,播种,如此痴迷地”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他感到“诗中的雨是天堂之杯溢出的甜露”,诗能“在夜行者脚下点种一盏盏灯火”,他主张,诗人应当“把爱的米粒,大把大把撒给渴食的小鸟 / 甘愿自己被劈成 火光的碎片 / 撒向荒野河岸,抛向人民的心田 / 冰封雪冻之夜,大雾弥漫之时 / 让冻僵迷途的灵魂回归家园”,他坚信,只要生命继续延伸,即使在风雨飘摇中,也“能孵出更多温暖明亮的诗篇”,“用诗去写红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人生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诗人在生活和创作中常常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困难、委屈、误解甚至打击,但他既“不为获取幸福 /——屈膝跪拜,伸手乞讨”, 也“不因痛苦降临 / 挪开双脚,大叫着像回避瘟疫”,而是“抬条藤椅 / 坐在 / 幸福和痛苦里 / 满脸平静地看着 / 摇曳的樱花 / 飘过的骤雨 "。《拥有》哪怕是“每飞翔一程我都如秋叶 / 在坠落”,他也要沿着从“山脚通向山巅 / 那些曲曲弯弯,屡遭抹去 / 却不断复现 / 一次次跌落但坚定爬起 / 的线路 ”,一次又一次编织着“向上的 / 最后图形”。 ( 《图形》 ) 从最坏处着想,即使“奋斗一生 / 看不见光明”,诗人说:“每活一秒也要使黑暗 / 减薄一寸 / 黄叶可以尽情等待 /冬风摘取 / 人啊 / 不能坐等天明”。(《别坐等天明》) 从这样的诗里,我们听到了生命自强不息的搏动,灵魂坚定顽强的拼搏,我们感受到一种力、一种爱、一种坚韧的个性、一种永恒的精神。 在诗人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宇宙每天都在新生。一切空间性的事物,先与后,左与右,始与终,横与纵,全被诗人推入无限绵延,不断流逝的时间之流中,从而获得无限持续的生命。动与静、得与失、荣与辱、生或死,在宇宙诗心、人的诗情中获得统一。这是弥纶天地、充塞人间的磅礴宇宙之美,与人为善,与物为真,万物统入“其乐也融融”的高超境界。看得出,高专也在探索、追求、想达到或接近这样的境界,例如他的(《横与纵》):“横,铺展开来 / 黄河水般一泻千里 / 山川湖泊由此相通 / 纵,向上飙升 /太阳般喷薄 / 天地因此一统 / 云彩是叶子,星星月亮是果实 / 横与纵,仿佛种植于身体中的 /一粒种子 / 在时间的土壤,意志的养料中 / 默默地生长 / 绷得 / 撑得 / 生命 / 如此丰满 / 你拥有了高度 / 你在你的高度上 / 快马加鞭 / 发丝飘飘 / 神情飞扬 / 若云中仙”。 当前新诗创作是有些发表难,出版难,不少人对新诗不屑一顾。但我坚信:“人类不绝灭,诗不绝灭”、“人间要好诗”。诗歌一旦和人类面临的伟大斗争与辉煌前途结合在一起,气势磅礴,激荡人心而又富于变化,丰富多彩的时代交响乐还会奏出。希望诗人高专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为新世纪的交响乐多增添几个音符。 ( 晓雪,本名杨文翰, 诗人、评论家、散文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