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延国、王秀丽《张桂梅》:为时代楷模塑像

http://www.newdu.com 2022-04-04 文艺报 李朝全 参加讨论

    张桂梅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并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供全社会学习的崇高榜样、人生楷模,李延国和王秀丽近期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就是一部为这位时代楷模塑像,弘扬崇高、传递大爱,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两位作者特别是王秀丽常年跟踪采访宣传张桂梅,对张桂梅的生平事迹、点点滴滴了如指掌,因此在创作时成竹在胸、运笔自如。全书采用独特的第二人称叙述,以写给张桂梅的“一封长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从儿时到现在,从黑龙江到云南,从牡丹江到中甸(香格里拉)、大理喜洲再到丽江华坪,60余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以及她献身教育燃烧自己为山区贫困女孩点亮人生的无悔追求,将张桂梅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催人泪下。
    在作者的笔下,张桂梅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她将自己的人生与崇高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张桂梅出生于穷苦人家,有一个充满苦难的童年,从小失去母亲,是在父亲和姐姐们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17岁时便跟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参加三线建设,先是进入中甸林场,随后又因为丈夫的缘故从一名林场职工转业加入了山村女教师的行列。在这份于她完全陌生的工作面前,张桂梅从挫折中站起,逐渐找到乐趣,发现教育的崇高与神圣,并且坚定了要努力改变山区孩子命运这样一种理想和信念。尤其是当她看到大量的山区女孩因家境贫穷等原因而过早辍学,由此萌生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想。在追逐这一梦想的过程中,她历尽了艰难坎坷,但是始终初心不移,因为她真实地看到山区女孩之痛,她愿意自觉承担起这样一份崇高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在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勇敢追梦。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忱支援下,她的梦想终于开出花来,华坪女子高中正式成立,并在随后的十余年间培养出近2000名优秀的毕业生,将众多原本可能淹没于山区贫困与蒙昧生活之中的女孩拯救出来,将她们培育成能够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人。
    这无疑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崇高就在于它能为人民造福,为百姓谋利,让他人生活变得更好。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愿意为了他人,为了子孙后代,甘于奉献生命的全部。张桂梅就是这样做的。她给华坪女子高中定下的校训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她鼓励女生要有自信,也要有野心,希望她们“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她的一生就是为了改变成千上万山区女孩的人生,为了塑造一代又一代新的山区女性,使她们从传统的女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跟得上时代的新女性。张桂梅荣誉等身,头顶无数桂冠,但她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财产,甚至没有健康,她只有成百上千喊她“张妈妈”的非亲非故的“女儿”。她的追求无疑是高尚的。她将自己的一生与这项崇高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仰之弥高,景行行止”的学习榜样。
    在《张桂梅》一书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真实可信,立体形象的楷模形象,这是一位可敬又可亲、可爱的人生楷模。书中的张桂梅是一个立体的人物,作者把她当作一个寻常的普通人,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挚友,一个拥有高尚思想和理念的教育工作者。她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家庭、婚恋生活,有自己的亲人、朋友,拥有亲情和爱情,更怀有对于莘莘学子无尽的大爱与亲人般的温情和深情。
    张桂梅是在父亲的呵护和姐姐们的爱护下长大的。正是因为从小不乏家人的疼爱,不乏老师的激励帮扶,使得她能够走上这样的道路,并且选择一份崇高的职业和生活。她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痛失自己所爱之人后,毅然地离开大理这片伤心之地,投入到丽江华坪山区的教育事业,以此来转移内心的悲痛,并且在这种感情的转移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发现了自己潜在的能量。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下,张桂梅实现了自己办学育人的梦想。她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而是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我们身边的榜样,是一个可学的励志榜样。张桂梅的人生命运多舛,但她热爱依旧。生活投之以痛,她却报之以爱。而在有了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愿景之后,她又敢于追梦圆梦。因此,她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她的成就名满天下。她为许许多多的平常人树立了一个励志的榜样。作者以她的生动事迹告诉读者,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不懈,梦想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古人云,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张桂梅所从事的事业就是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要让崇高的品德和道德成为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的力量。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书育人,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山区女孩,改变“三代人”的命运。她无疑是一位灵魂工程师,许多“问题孩子”和原本比较落后的学生,都在她的鼓励教育下健康成长,没有走上歧路。因此,她所从事的事业是可持续的、长久的,她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她对众多孩子的影响也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那些从华坪女子高中、华坪儿童福利院和她曾任教的华坪民族中学等走出的学子,大都以自己的事业成就反哺学校,回报社会。由此,张桂梅的价值便通过自己成百上千的学子而得以放大,得以拓展。
    这本书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原因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和运用大量寻常而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又都是能体现爱与被爱,体现同情心和同理心的真实感人的事迹。从张桂梅的姐姐、父亲和老师对她的悉心爱护呵护那些动人的细节,到张桂梅从这些人身上接受光辉,然后再反射光芒、反哺社会,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改变其他孩子的人生。
    她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教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振作山区女性的精气神,鼓励她们自尊自重自爱,自立自信自强,通过教育帮助孩子们成才成人,成为人格独立的人,成为能够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她采用严苛的学业教育和半军事化式管理,帮助这些原本学习落后的孩子能够迅速地追上来,而后顺利地考取大学,走出大山,改变原来的生存处境,扭转自己的命运。这种教育方式,体现着她独特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们开眼看世界,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同时让她们清醒地看到自身所处的贫困落后处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长辈们对自己的无限期望寄托,从而激发起孩子们内在的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和潜力,并进而迸发出强劲的学习能力。最终,张桂梅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愿景和理想。
    作者通过扎实的采访,持续的跟踪,捕捉到丰沛的情节细节。这正是这部作品最为催人泪下的元素。譬如:张桂梅即便是在自己身患子宫肌瘤且肌瘤扩大至两公斤重时,她仍旧拖着病体走上讲台。张桂梅拥有强大的忍耐力和隐忍力,她的心中永远无我,愿意奉献自己的所有。与此同时,对于问题孩子,她始终本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放弃、不舍弃,努力把他们从有可能走上歧路的方向上拉回到人生的正道上。华坪县原先是贫困山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帮助贫困女孩实现了免费上学的愿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的鼎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是张桂梅成就自己的基础,也是她实现人生辉煌的根本保障。这其中,也有许多令人感慨唏嘘的细节和情节。众人拾柴火焰高,张桂梅的精彩人生是社会造就的,是时代造就的,她是党培育起来的一名优秀的党员教育工作者,为全国的党员、全国的教师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从她身上,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都能学到如何将个人的有限人生与崇高的事业紧紧相连,从而实现成就自我、奉献社会的理想。
    《张桂梅》一书存在的遗憾主要体现在,作者的一些个人抒情用力过猛,如果能够稍加节制则更佳。此外,作者对于当下现实中的阶层固化、社会不公平产生原因分析,似乎并不精当,建议再作仔细斟酌。当然,这些瑕疵并不影响这部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