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马笑泉:有根的创新

http://www.newdu.com 2022-03-05 文艺报 马笑泉 参加讨论

    关键词:马笑泉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既是一次盛大的检阅,又是一次集中的呼唤,检阅过往的成果,呼唤未来的力作。我是第二次参会。转眼五年已过,我再次觉出时间的宝贵,还有紧迫。身为作家,创作出真正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力作,乃第一要务。写作者的责任、使命,还有职业道德,均首先以此来承载、来体现。此次作代会的报告中指出,目前主要的问题不是作品多不多,而是好不好。这其实是在间接陈述一个事实:作品虽多,精品却少。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文学事业的繁荣便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锻造文学精品,这次大会反复强调了一个关键词——守正创新。这实际上提供了根本性的方法论。“正”是文学的基本特质:生动精确的细节、富有韵味的语言、灵动飞扬的想象、坚实合理的结构、血肉丰满的形象、对人心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对人民与江山的深厚感情……这是一切文学工作者必守之正。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特质,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所以,要守,要坚守。“新”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时代所提供的新形象和新体验,等待我们去挖掘、去提炼、去塑造;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表现手法、新的文学语言、新的艺术形式。不守正,则根基不深;不创新,则枝叶不茂。只有守正创新,文学之树才会生生不息,在岁月轮替中保持常青之态、蓬勃之势。
    每位作家都有他的创作兴奋点,这种创作兴奋点实际上是由作家最深的体验和最根本的审美追求共同决定的,而精品力作皆是在沿着创作兴奋点进行深入开掘之中产生的。所谓“打一口深井”,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表述。不能要求作家去打所有的井,那样只会导致人民群众早就观察和总结出的一种现象:满山捉麻雀,最后一只也没捉到。每位作家若能打出一到两口深井,合起来便构成了生动宏大的中国文学。
    过去的五年中,我出版了长篇小说《迷城》《放养年代》,小说集《回身集》《幼兽集》,散文集《宝庆印记》,在《当代》《十月》《人民文学》《民族文学》《诗刊》《天涯》《芙蓉》《大家》《作家》《作品》《江南》《湖南文学》《长江文艺》《湘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50余万字,有部分作品被翻译到了国外。我的创作兴奋点集中在两块:对当代生活进行透视性呈现和总体性表达;对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化所提供的丰富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
    透视性呈现要求作家拥有深刻的洞察力,否则无法在看似寻常之处发人之未发。这种洞察力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素:细致的观察能力与犀利的剖析能力,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观察能力属于感受的范畴,剖析能力属于思考的范畴,由此可知,洞察力贯通两个范畴,或者说,是来自两个范畴的要素融合产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尤其在小说创作中,是与想象力地位相当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在微观层面展开,仿佛显微镜,又或者像可以深入到物体分子结构之中的仪器,使得作家能够在看似有限的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无限多的内容,透过表层呈现出深层的意蕴。而总体性表达需要一种宏观掌控的能力,它要将“无限多”的内容熔铸成一个大体量的整体,还要赋予这个整体以意义和价值。它要求作家不但要拥有丰富透彻的体验、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充沛的文气,还须具备历史感。这种历史感在一个碎片化时代弥足珍贵,它使得作家能够在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万象中找到作品的价值定位。只有找到这种价值定位,方能将纷繁的碎片熔铸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有意义的整体通常是以长篇文本的形式出现的。在长篇小说《迷城》的创作过程中,我最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历史感的重要性。
    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化是文学创作永远的源头活水。我们所提倡的中国叙事、所维护的中华文脉,无法脱离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对民间文化的学习,但这种继承必须是一种创造性继承,这种学习必须是一种萃取性学习,否则我们的创作将被过去庞大的传统所覆盖,成为文学史意义上的无效写作。一种有效的写作必须既包含了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又提供了传统所没有的新质,方能称得上真正的创作。当中的关键在于现代性转化。以《三国演义》或者《西厢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来描写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与现代人的情感,显然会导致别扭与隔膜。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然观也不尽适用于当代的生态文学。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根植于实践的不断创新,从周敦颐到王船山,从魏源到谭嗣同,这些精通传统的代表性人物从来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在与时代的互动中创造出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湖湘文学也必须体现这一特质,避免在故步自封中成为一种保守的文学。文学中的湖湘气质只有在这种有根的创新中方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民间文化同样需要在转化中加以创新,而非全盘接受。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民间文化既蕴藏着无穷的素材,又含有不少陈腐、低俗的观念与内容,必须加以甄别和提炼,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文学应有的引导功能,这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传统的一个根本立场。
    文学上的一切认知最终要通过作品来体现,通过精品来确认有没有真正抵达。我将怀着正信,心无旁骛,精思细研,不期速成,但求致远,争取为湖湘文学、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