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这就是生活

http://www.newdu.com 2022-01-19 文艺报 何向阳 参加讨论

    可以确定地讲,这是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而不是之一。
    如果有后人研究,我也将如此提示。身为诗人,同样作为一位评论家,我可以负责任地对自己的作品下此断语。
    这也是我写作间歇最短的一部诗集。是我写作距出版时间最短的一部诗集。——要知道,我的第一部诗集写作到问世用了整30年。而这部诗集的全部写作不足三个月。但这三个月之于我,心理上并不比30年短,时间在此呈现的质地又哪里是长度和数量能比!是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诗集真实录记了我生命中最艰难最晦暗也最残酷的岁月。
    2016年5月6日,我和哥哥赴青岛将母亲的骸骨安葬大海,完成了母亲一直以来海葬的遗愿。24日我确诊乳腺结节并做局切,30日出院。当天父亲体检结果不好,6月24日父亲确诊胰腺占位早期,当天我手持电话,一边嘱托友人应对困难,一边抵抗自身病痛,心绪已然跌入人生的谷底。父亲月底来京,多方论证后于7月12日手术并于25日顺利出院。两个月来的心身磨折,或是成就这部诗集的关键。
    而这一切的发生与完成,在我5月8日电话中答应朋友约稿时绝未想到。
    是。我从未在一部作品中这样直接、开放、断然,从未这样从身体到心灵到灵魂全然打开,释放本心。这部以断句面目呈现的诗集之于我个人的价值超出一切文字,这可能也是生命的隐喻。毕竟,藏在评论之后的文字多思、犹豫、沉郁而怀疑,当生命中的一些事物猝不及防,推至面前时,你所能使出的应对可能只会是诗。
    “刹那”,本是我第二部诗集的书名,那部诗集计划辑入上世纪90年代至2016与诗神的相遇,也已整理大半,但不意与死神擦肩,这一书名借用于这第一部诗集或许更为合适,当然也是我第三部诗集,第二部《锦瑟》诗集已出。或许起初,这个“刹那”就已有某种转折或须直面的巨大隐喻。只是我未曾意识。我想说,在此最艰涩最阴霾时刻,是诗救了我,那些诗句,如一只只援手,拉我从地狱的门口走了出去。
    一行行几乎不曾细想而是纷至沓来的句子,如长长隧道的一束束亮光,让我看到的不只是隧道中长的暗的现实,更是暗黑隧道外不时闪现的光芒与明媚的召唤。
    我想,这就是病痛中的一种引体向上的力量。我从未如此强有力地感受到诗意的强劲之美,以前我只是迷恋于它低吟的柔弱的美,它纤弱的样子曾是多么吸引我呵,而今我见识了它抵抗的美,如此不一样的精神,在诗中完整地呈现,以致我有时在写作过程中对病痛能保有一种复杂的感激的心绪。
    也许这正是一种“作为隐喻的疾病”。而这正是与我同病的苏珊·桑塔格在上个世纪写下的对抗之书的书名。在那部书中,她讲:“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疾病,以刹那的方式呈现,而与之对面的人,则须通过探索去找到本心之药。
    这部诗集见证寻找,见证重生,是我重新得到另一个王国护照的一种方式。
    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在评论沃尔科特诗歌时曾讲,他的诗“已超越了自我质疑、自我探索、自我诊治的阶段而变成了一种公共的资源。他不是鼓动家,他所能鼓动起来的是宽宏大量和勇气。我相信他会赞同霍普金斯的观点:感情,尤其是爱,是诗歌的伟大的动力和源泉。”我欣赏这个评语,它确切地说明了诗必然要超越一己的“自我置疑、自我探索、自我诊治的阶段”,而变成一种“公共资源”。这部诗集的印制正想还原这一动机,而成为“公共资源”的目的不是为了某种鼓动,而是保有一种先于文字的朴素信念,感情的,“尤其是爱”的信念,我认同它必将超越病与恨,是“诗歌的伟大的动力和源泉”。
    最后,感谢朋友们,原谅我不能一一写下你们的姓名。那一张张面孔上的关切、焦虑、不安与期待也是这些诗句产生并牵引我回到你们中去的强有力的动因。
    记得数年前与先生在法国,常听当地人讲到一句谚语,“c'est la vie”。中文译为“这就是生活”。无论好坏,生活就是生活,承认它也好,改变它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中的快乐,快乐才是生活的目的,同时也是诗的目的。
    C'est la vie!法国人认同它也许是在诸多烦恼之上还承认生活有其喜感的一面。生活的本质就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不能少,但是最重要的在于从中找到生活中最本真的我。无时无刻,这个找到,便是快乐。
    这就是生活。
    而生活给予我们的爱的体验,无论其充盈、丰裕还是缺失与教训,都是诗的,是诗的重要源泉。
    写到这里,我的面前现出一道彩虹,现实中我不断地与之相遇,仿佛神启。2016年5月23日傍晚,术前一天,它出现在北京上空,我在协和病房中仰望着它,心生感慨。正如现在我要交出这部诗集一样,心中的虹又哪里会沉入黑暗。
    “立虹为记”,这个我曾经用过的一部评论集的书名,又于心中浮现,如果诗集真的要有一个题辞,作为这部诗集的扉页之诗,那么它,同样,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