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吉米,唱吧》:吉米的猜想

http://www.newdu.com 2022-01-18 当代(微信公众号) 常小琥 参加讨论

    关键词:常小琥
    你遭受过歧视吗?相信很多人会给出肯定答案。那可以是冰冷猜忌的目光,也可以是含血喷人的谩骂,更可以是粗暴直接的仗势欺人。每当你回想那个有口难言的瞬间,是不是觉得浑身都会感到不安?那么也许你不知道,自闭症患者的家庭成员,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这样的不安中。更痛苦的是受歧视者并非他们本人,而是自己的孩子。
    我在构思《吉米,唱吧》的过程中,走访了几位“谱娃”(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爸爸,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训练孩子很难,理解孩子就更难了。同时他们还要承受因为误解而令孩子遭受惩罚后内心的煎熬。他们有的想过自杀,有的想过杀人,但没有谁会真的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哪怕后退一步,跟着倒霉的就是孩子。我还特意去问过一位医生朋友,从他嘴里我听到“这种孩子是没有救的,应该把他们都圈在非洲”这样的话。你看,医生(当然仅是个别的)都能得出如此结论,我们还能要求社会大众怎样?
    这篇小说并不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故事,吉米身边有很多爱他的亲人和朋友,可即便如此,他依然被这些人推向危险的处境。那么如果他是正常人呢,情况会有所好转吗?或者,谁又敢说自己是正常人呢?近期北京朝阳区某小学里发生的教师辱骂女学生的视频,令我想到很多。一个正常的孩子只是因为过于真实和不被理解的举止,就能受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羞辱,那么如果换成先天患有社交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呢?是不是这种羞辱就会以某种误会和理所应当的逻辑,被一笑了之?毕竟,“他们该被圈在非洲”。
    我的一位邻居就是个“谱娃爸爸”——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他两岁多的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闲聊中,他反复跟我提及上中学时,班里一个成绩优异,但是举止古怪的女同学。他总会回忆起她,并通过诸多细节断定对方也是自闭症。他知道即便在长大后的今天,这个女同学也仍在遭受周围人的羞辱和嘲笑,但是像很多人一样,他也没有和她取得联系,或者想过帮些什么,哪怕他也是个“谱娃爸爸”。这时再看看那个被教师辱骂的小女孩,我难免会联想很多,并且为她未来的人生捏一把汗。
    出于邻居的建议,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极力避免把“自闭症”作为戏剧性或者是娱乐的元素带入作品里。摇滚老炮和自闭症儿子,确实是个有趣的设定,但其实真正有“朋克精神”的人,是吉米。他近乎强迫症般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体验着每个音符带来的感受,这令他变得勇敢。相反,他父亲在荷尔蒙减退、舞台生涯断送后,变得越来越畏首畏尾,而真正的摇滚精神却在悄无声息中,转移到了他那个一度被认为无法继承优秀基因和伟大梦想的儿子身上。
    没错,我们自己就是在用听话、优秀甚至狡猾来换得爱和好处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为人父母后,该如何让自闭症孩子也学会察言观色,学会这一套标准或者利益关系,变成被接受的“正常人”?他们怎能无视成人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社交规则?他们怎么才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丛林里生存下来?于是当我那位自尊心极强的邻居,发现儿子经常情绪失控、前言不搭后语、行动能力极差时,他对小孩回以冷酷的逼视。他当然知道这样做的代价,自闭症谱系患者并不是一块木头,他们对周遭特别是至亲的情绪是有觉察的,甚至有些还会过度敏感。在极度愧疚和沮丧中,他也亲口说出了“我根本不爱我儿子”这样的话,即便他付出的比很多正常家庭都要多。
    直到有一天,在父子俩从公园回家的路上,他儿子从平板车上停下来,抬起头,用有限的词汇说:“我想爸爸高兴。”他蹲下来看着儿子,轻轻托着他的腮帮子,摸他的头。那整整一路上,反倒是他说不出一整句话,喉咙一直噎着。
    “我还是没能像其他的谱娃爸爸那样,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审视。”后来这位邻居对我说,“我终于明白,我儿子是来度我的。”
    “每个孩子都是来度父母的,不只是你儿子。”我告诉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