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 什么是社会主义? “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的指示要求,人民出版社协助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交通银行、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打造了以“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为主题的“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所请主讲嘉宾均为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讲解内涵丰富、见解透辟,其中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 我们将每期主讲嘉宾的精彩观点加以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以飨读者。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 主办: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协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交通银行、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点击图片观看读书活动视频) 本期导读 相信“社会主义”这个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如果要是问,什么是社会主义?恐怕我们很难把这个问题解释得明白透彻。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什么意思呢?两者之间又有何关联呢?要想窥其全貌,我们不妨先学习一下恩格斯的经典文献《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这些问题一一做出了回答,对于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增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自觉性,有重要启示。 今天,我们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共同重温这部伟大著作,去探寻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从1876年到1878年,恩格斯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作,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刊登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上。1878年夏,恩格斯将这些文章以《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集印成书,即《反杜林论》。1880年,应法国革命家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第一章、第二章)改写成一篇独立、通俗的著作,并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后来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个名称载入史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是什么、社会主义何以能从空想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然会到来、未来的理想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等问题。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称其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其为“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称其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直到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原初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必读经典文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在恩格斯看来,第一个就是启蒙学说。恩格斯开篇指出,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而言,起初表现为对启蒙原则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个理论来源,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启蒙思想一起,几乎同时出现于欧洲。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空想性? 答: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且在今天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不代表就永远不会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理想,急切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有可能陷入到对社会主义的空想之中。这是需要警惕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解决的。当然,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也不能没有理想,好像一谈理想就是空想。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不仅立足现实,还高于现实,它是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也是人们矢志追求的理想信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答: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到来,不代表马上就会到来。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产物,社会主义必然到来,是客观历史进程推进的结果。不能人为地宣称,进入到发达的社会主义,或者说跑步就能进入共产主义。这样做,不会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心,反倒会让人们产生对社会主义必然到来的质疑。只要谈必然,就说明它是客观的,不是你主观宣称就能实现的。这是历史的逻辑,来不得半点儿戏。只要用心,我们就会看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这是客观必然性的体现。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当然也不能只强调必然性,而忘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与主观奋斗的结合。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何帮助?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他还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但“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能为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启示,能够为我们破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和质疑提供理论启迪。 社会主义经过从空想阶段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当今将近500年的发展,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不能最终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呢?如何看待它的未来前景呢? 答: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特色”是民族的,“社会主义”是世界的,中国特色体现的是实现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它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目标则具有共同性。两者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普遍性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普世性的,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的基本共同价值理念,如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的经济主张,公平、共享的社会政治理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诉求等等。社会主义允许不同国家的实践,来补充它的价值观念和实现形式,探索出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它担负着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念,让世界各国找到摆脱资本逻辑困境的出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应致力于让中国特色走向世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社会走出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探索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主讲嘉宾简介 陈培永,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出版《什么是人民、阶级及其他——以马克思的名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等著作。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