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大暑至,万物丰盈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  从今日起“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天地间热气蒸腾,犹如蒸笼。 大暑物候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成的。 腐草为萤,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美丽传说。草是世界上极普通极渺小的生命,它有着一岁一枯荣的命运安排,在古人的诗意想象中,它化为萤火虫,又延续了一段美丽的生命。而萤火虫也只有20多天的寿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会剩残骸葬于枯草,等待来年再次腐朽重生。
 溽是湿的意思,湿气浓重,气候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古人认为从夏到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秋被夏压制着,“土润溽暑”致使秋天不敢露头,需要潜伏一段时间。
 当早上的湿热之气升至对流云层,在高空遇冷,常在午后降下大雨,雨势大但是下雨的时间不长,雨后可以稍稍缓解一些暑气。三候过后,天气也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民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尽管如此,“讲究”的中国人还是不忘在每年的这个日子里,忙里偷闲,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在火热的夏季中寄寓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
 伏姜源自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是说大暑这天要去庙里祈祷风调雨顺,求雨消暑。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备用。吃时,把羊肉切成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可以“大补元气”。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都会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大暑诗词 暑热让我们很无奈,但是,生机勃勃的盛夏,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咏萤》 【唐】于季子 卉草诚幽贱,枯朽绝因依。 忽逢借羽翼,不觉生光辉。 直念恩华重,长嗟报效微。 方思助日月,为许愿曾飞。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 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 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