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叶梅:曾经的关口

http://www.newdu.com 2021-05-18 《小说选刊》 叶梅  参加讨论

    关键词:叶梅
    野三关是一个真实的地名,它是我的出生地。我对它的了解可谓铭心刻骨,时常不由地因它的悲欢而悲欢,因它的骄傲而骄傲。
    湖北巴东野三关是大巴山与武陵山脉在长江三峡一带最为雄险陡峭的关隘之一,被人称为入渝达川第一关,古来蜀道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北宋名相寇准在二十岁任巴东县令时,从长江岸边的县城翻山越岭二百余里来到野三关,见山之苍野,地之荒凉,人之贫寒,动情写下一首《劝农歌》,曰:“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自北宋开始,此地经由一条从宜昌通往恩施的茶马古道,是为关口驿站,挑夫和背脚队、骡马队终年络绎不绝,七个水井五条巷,九步台阶三道楼,层层商铺。然而千百年来,那一带的大多数人依然像同治《巴东县志》所记载的那样,“农人依山为田,刀耕火种,备历艰辛,地不能抗旱涝,虽丰岁不能自给,小则粉蒴根为食”,常年在繁重的劳作和饥寒之中,且加苛捐杂税,匪患兵祸,可谓民不聊生。
    1949年10月下旬,野三关迎来了历史崭新的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以解放恩施为中心目标的鄂西南战役,一举攻克野三关一线的娃娃寨。这正是川东鄂西南的天然屏障,只有一条“之”字形人行道盘绕上山,敌方构筑的坚固工事和暗堡火力十分凶猛,解放军正面攻击遭遇不断伤亡。后来由当地山民为向导,冒险从另一侧无法察觉的悬崖绝壁攀越才终于上了山顶,再与敌方一番激战之后,取得解放鄂西南第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长驱直入,挺进恩施,所向披靡,整个鄂西南不久宣告解放。
    这是一个被攻克的关口,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关口。继而,解放初期的野三关建立起了新政权,开始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让千家万户的贫苦百姓从此“耕者有其田”。那是一个激荡的岁月,摧毁旧世界的洪流滚滚,敌我混杂,爱恨交织,无数人的命运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我不到一岁离开了野三关,但从小听着这些故事,其中的人物多为真实而让人了然于心。本世纪之初我和一群作家沿着318国道从武汉去往恩施,途中夜宿野三关,不由想起父母的讲述,辗转难眠,于是写下了中篇小说《回到恩施》,发表于《民族文学》。这些年里,随着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的相继通车,火车开进了野三关,站在巍峨的群山之巅,昔日雄关早已变为坦途;而在当年区政府所在的石板街上,只见人们丰衣足食,面色祥和。闲聊之中,一个卖咸菜的婆婆说她的孙子考进了清华,一个做豆腐的妇人说她家刚买了汽车……这些听来也算平常的事情却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父辈们的血汗没有白流。那些曾经的关口令人实在难以忘怀,我再一次修改了这部小说,前后被载于《重庆文学》和《民族文汇》,并以《关口》为题,表达我对曾经奋斗牺牲、攀越一个个历史关口的先辈们深深的怀念。
    谢谢《小说选刊》的转载和传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