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话题 | 一张残缺的全家福照片,为什么看哭了所有人?

http://www.newdu.com 2021-05-14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话题 | 一张残缺的全家福照片,为什么看哭了所有人?
    
    

    
    近日,央视节目组通过照片修复、数字合成技术,送上了一张迟到的焦裕禄全家福,令无数网友泪目。在感动之余,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张全家福迟到了57年之久?
    原来,自1962年,焦裕禄上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以来,便全身心投入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和家人聚少离多。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直到去世,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残缺的全家福成为了他留给家人最大的遗憾,却也是他一生无私奉献的写照。
    跋涉5000余里查“三害”——我要亲手掂掂兰考“三害”的分量
    1962年冬天,正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上。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他看来,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算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改变的关键是先从制服“三害”开始,可是如何治理?怎么治?从哪开始?一切都毫无头绪。焦裕禄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必须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分量。
    
    焦裕禄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120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次调查。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调查中,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蹲在泥泞里歇息……
    就这样,焦裕禄带领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在暴雨中抱病体察灾情
    1963年夏天,秋汛提前来到兰考,瓢泼大雨凶猛地扑来,一时间洼地积水,河道漫溢。刚从堌阳公社回到县里的焦裕禄,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抗洪救灾的战斗中。
    他在电话中和其他几个党委委员商量说:“我建议县委领导同志立刻分头下去,领导群众排水抗洪,抓住时机冒雨观察,探清水路。公社、大队的领导干部也一定要亲自到现场去认真查看,详细地记载,就地绘图。要一段一段地看,一片一片地查,弄清哪里走水,哪里阻水,哪里需要挖沟、架桥、扒口。”“你的身体不好,我们分头下去,你坐镇指挥。”一个公社的书记在电话里对焦裕禄说。“不,我的病不要紧。”焦裕禄说,“在这大水成灾的紧要关头,全县人民都在看着我们,只要我们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就有战胜洪水的信心。”
    半个小时后,焦裕禄便和三个同志出现在了城关公社的田野里。在白茫茫的雨雾中,四个浑身湿透的人,一人拿着一根高粱秆子,试探着水的深浅,艰难地前进着。焦裕禄走在最前面,替大家探寻着前进的道路。
    走了一段,焦裕禄停了下来,抹抹脸上的雨珠,语调轻松地说:“没这场大雨,咱们四个也难凑在一起溜达呀,既然出来了,咱们就一起走到头。”
    走着走着,焦裕禄像是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兴奋地对大家说:“嘿,你们看,这水正向那边流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走,咱们跟上它,找到它的老家。”焦裕禄走着走着,猛觉着肝部一阵剧痛,使他不得不停下了脚步,一个同志赶紧扶住他,着急地说:“焦书记,又蹚水又淋雨,你的病……”
    “你们总是唠叨我的病,咱们现在是查看水情哩,咱就不能歇着,向前走吧!”
    雨下得更大了,前面的一条小河哗哗地流着,他们走到跟前一看,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这时,焦裕禄突然感觉到又一阵肝痛,眼前发黑。他忍不住呻吟了一声,随行的同志急忙上前扶住了他,他就势蹲在了水中,手按着腹部,张口喘气,脸黄唇青,同志们劝他:“焦书记,你病得不轻了,不能再继续往前走了……”
    焦裕禄没有回话,哆嗦着蹲了一阵,手拄着高粱秆子又向前走去。他用高粱秆子探测着水的深浅,摸索着前进,终于找到了水流的去向。
    他们走过了被水包围的窦寨、杜庄、王孙庄,又走过了遍地积水的许楼、盆窑、高照头,过了无数条沟渠,每过一村,焦裕禄都要找到当地的干部和老乡,仔细地听取他们对根除涝灾的意见。
    夜幕降临时,他们来到了金营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见是县委书记,吃惊地说:“下了这么大的雨,您怎么来的呀?”
    
    焦裕禄用过的雨具
    “撑船来的呀。”焦裕禄扬了扬手中的高粱秆子,风趣地说,“我们还是研究怎么治水吧!”焦裕禄说着掏出了笔记本,指着自己画的“草图”,把找到的水路和应该挖的河道详细地告诉大队干部,并且嘱咐他们说:“要挖这几条河道,还牵涉到其他大队,动工以前,你们要主动和窦寨、余寨协商好,做到团结治水。你们支部抓紧研究一下。”焦裕禄伸手捂住腹部停顿了一下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如果觉得可以办,能办到,那就快办、大办。有啥困难,可以给公社说一下,他们会帮助你们的。”
    谈完工作,大队党支部书记正要给他们派饭,焦裕禄连忙摆手说:“雨下得这么大,烧柴困难,不要再麻烦群众了。”说完,他就冒着风雨离开了。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64年春天,正当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县委的同志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生前所用的藤椅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病情,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迫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疼得蹬不动车,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肝区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看起来还是神情自若的样子,说:“说,往下说吧。”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去治病。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啊!一年多来,全县149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了120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正像一位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前的几分钟,他还郑重地布置了最后一项工作,要县委的同志好好准备材料,等他回来时,向他详细汇报抗灾斗争的战果。
    遗憾的是,焦裕禄最终没有履行他会回来的承诺。1964年5月14日他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兰考人民。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工作,向前去探望的领导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