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黽”字《广韵》存在多个又读:一为武幸切,训作“蛙属”;二为武尽切,即“黽”池之“黽”;三为弥兖切,训释同上。《说文·黽部》:“黽,鼃黽也。从它,象形。黽头与它头同。”据此,其本义为“蛙属”动物,大徐音莫杏切,对应《广韵》武幸切,但韵类有所龃龉。据《说文》,“鄳”“鼆”从“黽”声,“蠅”字“从黽从虫”会意,“繩”又从“蠅”省声。以往学者多为《说文》框架所限,对于“黽”与“蠅”是否谐声以及“黽”字又切之关系看法不同,导致相关诸字的归部和构拟出现分歧。 陈复华、何九盈(1978:369)和麦耘(2001)突破《说文》,对“黽”进行拆分。前者分两类:“黽1”为“鄳”“鼆”之声符,古音阳部,对应莫杏切;“黽2”为“蠅”“繩”之声符,古音蒸部,对应武尽、弥兖切。后者分三类:黽甲辖“鄳”“鼆”等字,对应武幸切;黽乙辖“黽池”和“黽勉”,对应武尽、弥兖切;黽丙辖“蠅”“繩”等字,中古无对应的反切。不同之处在于:1)于是否解释“黽”与“蠅”“繩”之声纽关系(明-以-船);2)是否将莫杏、武幸切之差异视为上古音变。 “新派”构拟系统中:郑张尚芳(2013)和潘悟云(2000)大致遵循《说文》谐声分析,缺陷在于为小篆形体所误;Baxter-Sagart(2014)将武幸切之“黽”视为“蠅”字声符,尽管该系统能够解释“黽”“蠅”“繩”的声纽(明-以-船)和韵部(蒸部)关系,但缺乏文字学方面的支撑。 本文利用古文字材料,对“黽”字形体源流做了梳理,具体音义对应情况可归纳如下: ![]() “黽”字的形体源流及音义关系 黽A为“蠅”“绳”等字声符,古音以纽蒸部,“澠水(春秋时齐国水名)”之“澠”及“ ![]() ![]() 基于上述划分,我们可以对新出简帛文献中的以下情况做出解释: 1 “蠅”“繩”二字楚简从“興”。“蠅”“繩”从“黽”声的写法承秦简系文字而来(小篆作“ ![]() ![]() ![]() ![]() ![]() ![]() 黽A*mˤrəŋʔ > meangX 蠅( ![]() 繩( ![]() 興*r̥əŋ> xing 我们采纳Baxter-Sagart(2014)的声母构拟方案,认为“蠅”“繩”“尋”以边音为主要音节的声母,当*l-处于两元音之间时发生擦音化。 2 “繩繩”与“蠅蠅”“台=微=(台微台微)”“尋尋”相借用。王弼本《老子》第十四章有“繩繩不可名”一语,“繩繩”《老子》想尔注本作“蠅蠅”,北大简《老子》作“台=微=(台微台微)”,马王堆《老子》作“尋尋”,表明上述四个双音节词古读相同或相近: 蠅蠅*m.rəŋ m.rəŋ ~ 繩繩*Cə.ləŋ Cə.ləŋ~ 尋尋*sə-ləm sə-ləm ~ 台微台微*ləməj ləməj → *ləm ləm 次要音节附着在主要音节之前,其音素成分、出现环境、重音位置、发音时长等都受限制。当它出现在韵脚位置时,除由于韵律需要拆分外,一般等同于一个音节(潘悟云2000:118)。从上述对应来看,复杂音节在假借中以词根(主要音节)参与语音交替,而词缀是次要的。 3 “孕”字西汉简帛中常作“繩”,对应《汗简》所载古文“ ![]() ![]() ![]() ![]() 繩*Cə.ləŋ> zying 此外,从“孕”字的演变情况来看: ![]() 从甲骨文到楚、秦系文字到小篆,其象形因素(像“子”在人腹中)逐步消退。《说文》认为“孕”字“从子从乃”,清人或云“从子乃声”,皆非是。 4 今本《论语·先进篇》“闵子骞”,定州简本《论语》或作“黽”字。“閔”字诸家多归文部。段玉裁论真、文、元三部关系云:“第十二(真)、十三(文)、十四(元)三百篇及群经屈赋分用划然,汉以后用韵过宽,三部合用。”(《六书音均表·表一·第十二部第十三部第十四部分用说》)据罗常培、周祖谟(2007:36),真、文两部在西汉已“变得完全合用”,而元部部分字仍相对独立。汉简“閔”“黽”相假,正是真、文合流之体现: 黽C*menʔ > mjinX 閔*mrənʔ> minX 参考文献 陈复华 何九盈 1978 《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罗常培 周祖谟 2007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中华书局。 麦耘 2001 《“黾”字上古音归部说》,《华学》第5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潘悟云 2000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郑张尚芳 2013 《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William H. Baxter and Laurent Sagart 2014 Old Chinese: A New Reconstr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马坤,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上古音与出土文献的结合研究。已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等数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