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观心观物——长篇小说《年华》创作琐记

http://www.newdu.com 2021-03-1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微 陈明道 参加讨论

    关键词:《年华》 陈明道
    
    人生是用来经历的,同时也是用来书写的。有故事的人生,就像五线谱上布满了跳跃的音符,音符里有苦难也有欢乐,没有哪个人的人生是完全的快乐。
    年华易逝,回首来路,酸甜苦辣,滋味百般。书名为何叫“年华”?只因古书中毒太深。忽有一日,见“闽国一从兴运,久历年华,见北辰之帝座频移,至东海之风帆多阻”。又有一日,见“俾司国事,遽易年华。”便从这两句中取出“年华”二字,用作书名。
    每个时代的人,身上都脱不开那个时代的特色。而作家通常都扮演起史官的角色。既是史官,他就不仅仅是时代的参与者了,也是时代的书写者。成为史官,恰好也是我写这部书的愿望,我在尝试着给一些人画像,当然也为一个地方画像,为一些真实存在的人物画像。《年华》人物众多,约有八十来个,每个人物的出场,我都要在心里反复地地捏制。小说的坐标钉在龙山,这是有寓意的,我们是龙的传人。主人公龙忠良虽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物,但我看来,他心地善良,虽没有家传儒术,却也算积习忠良了。这种底色,恰好也算是赣南的特产。
    赣南这块丰厚的土地,高山深谷丘陵绵延,南与闽粤交界,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岭前岭背,常常可以听到一种流传于本地的戏曲——赣南采茶戏。《年华》是一部向田野也向民间取经的书。我有意识地把一些属于赣南的地方元素请出来,融入到小说的一根根线索里,融入到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皱褶里。在采选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保留了采茶词曲的原貌,尽可能地让属于历史现场的气息在纸上尽情释放。这些腔调与台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充满于赣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它与人物故事一道起起落落,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历程。
    《年华》所写,时间跨度四十余年,如果把它与赣南的整个历史相比,它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如果放在一个人或一代人的生命视野里,四十年却是相当漫长而浩荡的。我设法从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去观察、瞭望中国改革开放的斑斓图景。改革开放的另一面,其实也隐藏在中国传统农业与农耕文化的巨大变革中。四十多年发生的也许是过去几千年中国人所不能想象的。人的经历,构成了生命的积淀,地方的经历,汇聚成一方历史。围绕这些变化,本书讲述了发生在龙山的种种,比如龙山的吃饭问题,土地与人口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城镇化进程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强烈冲击以及它所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我都设法通过小说去寻找答案,但是很多问题到底无解。很多东西不是我所能参透与把握的,世界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只提供一个针眼般大小的观察孔,大部分东西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看见的。人虽不能看见“物”的全貌,但却不妨碍他看清“心”的全貌,一个有思想的人,他必然明白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世,我始终把真善美奉为圭臬,信奉天地良心。我把这些精神要素贯穿于整本书中,也许这就是赣南客家人的人生密码,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活水。年华是什么?我以为:所谓年华,就是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在生死之间的那一段生命体验。在这一段体验中,我们不断地用心观看,努力看懂存在于世间的那个“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