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徐则臣 《丁字路口》 写这个创作谈之前,我把《丁字路口》发给李所。半小时后,读完小说,他回:“感同身受。”我就放心了,开始写。 李所不算是小说中仝所的原型,虽然他们都是派出所所长,这个故事也是李所讲给我听的。李所是我高中同学,在好几个地方做过派出所所长,也掌管过我老家那个镇的派出所。每次回老家,只要时间没紧到落不下屁股吃顿饭,我都会和老同学坐下来聊聊。他做了多年的所长,五行八作的人该见的都见了,五花八门的事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在乡镇,派出所就是老百姓矛盾和是非的集散地,大到杀人越货,小至鸡毛蒜皮,出了问题全往这个大口袋里塞,所以我同学一肚子故事。一见面我就说,讲一个,再讲一个。 这故事是他讲过的之一。故事在他嘴里没那么长,但他讲了一包烟的工夫,一根续一根,把我的眼都熏出泪了。他说做了多年的干警,怕的不是杀伐决断,真刀真枪好对付,一眨眼的事儿;反倒是这种纠纷磨人,基层派出所面对的又多为此类,最后往往成了狗肉账,包青天来了也没招。想到那个被撞的姑娘他就难受。能这么想,我觉得老同学是个好所长。 现实中被撞的姑娘没能醒过来。李所的困境,我决定在小说中替他解一解。李所就成了仝所,杨林秀也一寸寸地醒过来了。 通常看,公安机关解决的该是法与理的硬问题,但在基层,派出所面对的可能更多的是道德与情感的软问题。抬头不见低头见,出门不是亲戚朋友就是邻居的熟人社会,一个称职的派出所所长,对他的辖区必须了如指掌,既是地理和世事意义上的,更是人情意义上的;长治久安固然要靠秉公执法,更需要理解、沟通和因势利导。所以,小说中仝所的前任刘所,坚决地占据了丁字路口的位置。任鹤顶是多大的舞台,往丁字路口二楼的窗户后头一坐,就可以八面来风。 鹤顶是我虚构的一个运河边的小镇,多年前用过,又捡起来,打算写一个“鹤顶侦探”短篇小说系列。所谓“侦探”,取它的修辞与形式;我对波诡云谲的案中案、匪夷所思的奇中奇没兴趣,我关心的是特殊身份人物眼中的人、河流和世界。因此,“我”,仝所,会出现在这系列的每一篇小说里。 按构思与写作顺序,《丁字路口》是第一篇,却是发表出来的第二篇。第一篇是《虞公山》。我想得挺美,一篇小说要讲好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要能解决我的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