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一路走来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台湾这些年》 廖信忠著 重庆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版
    位于台北市南海路的台湾教育会馆,是1931年日据时期修建的三层西式建筑,外表颇像老上海的先施公司。这幢被列为古迹的建筑最近装修一新,作为“二二八国家纪念馆”之馆舍,对外开放。马英九在11月26日致辞时表示“无比欣慰”。“二二八”事件发生六十二年之后,国民党已经基本洗清“原罪”,在这个问题上不再受到诘难。
    其实,在1991年国民党宣布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后,一直不停地就数十年来的独裁统治向台湾民众道歉,国民党大佬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二二八”追思会。1978年美台“断交”以来,台湾政治与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进入了长达三十年的转型时期,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标志着台湾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民主政治体系。
    最近,《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书,引起许多大陆读者的关注,便是因为“这些年”正好就是台湾的转型时期。作者廖信忠,1977年生于台湾,目前在沪工作。“廖信忠”这个笔名纯属偶然,是一个大陆记者对他的化名,他便拿来用了。这本书是他自己三十年来的个人编年史。作者用极为平实的语言,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了自己的前半生及当时的台湾政治与文化生态。
    台湾政治巨变发生于作者的少年时期,他参照了编年大事记再加上自己的回忆娓娓道来。虽然看起来颇有两层皮的感觉,但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出,当年台湾民众为摆脱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如何艰难地站了起来。而这段历史,却不为大陆民众所知。在连战访问大陆之前,普通大陆民众对台湾的印象只有两个:这是中国的一部分,曾经为国民党统治。
    1978年美台“断交”后,时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曾发表言辞铿锵的抗议,民间歌手侯德健发表了著名歌曲《龙的传人》,由著名歌手李建复演唱,以鼓舞台湾民众之信心。后来张明敏翻唱之后,传至大陆。在1989年香港的某次晚会上,作者对歌词做了小小修改,后来长期是大陆KTV包房的必点歌曲,2000年王力宏又翻唱过一次。但是很少有人晓得这首歌的来源。
    同样来自台湾却在大陆广为传唱的歌曲,还有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1985年台湾首次演唱,随后被国民党拿来做竞选主题曲,罗大佑因此怒而不回台湾。我2008年在台湾观选之时,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蓝绿两党的选举造势晚会上,候选人都会用闽南语唱叶启田的《爱拼才会赢》,马英九、萧万长和蓝营民众一起唱,而在一街之隔的民进党的场子,谢长廷和苏贞昌也在唱这首歌。
    从《龙的传人》到《爱拼才会赢》,歌词从“虽不曾看见长江美”到“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这三十年来,暗示着台湾人关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结束了,而台湾的主体认同被逐步建立并且得到强化。在这三十年中,国民党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本土化,蒋经国在最后也曾宣告说“我就是台湾人”,这毋宁视作是国民党对台湾主体认同萌发的一种反应。
    在“美丽岛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前,留美法学硕士吕秀莲出版了《台湾的过去与未来》一书,书中提到,“台湾人是中华民族,爱台湾即是爱中国,讲台湾话就是讲中国话,珍惜台湾文化就是珍惜中华文化。”这一论述,巧妙地在“中华民族”这个大框架之下,把台湾人的“中国视角”变成“台湾视角”。这本书是当时党外历史最有系统的呈现,确立了台湾认同的历史叙事。“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萧阿勤认为,这是八十年代党外“台湾意识”的先声。
    至今活跃在台湾政坛的绿营大佬,或多或少都与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相关。当时的《人民日报》,还把陈水扁、吕秀莲称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英勇斗士”。许多台湾民众也都认为,这一事件是个人思想启蒙的起点。廖信忠在本书中提到,“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很喜欢。”可见,台湾民众的主体意识与国民党的独裁有着莫大关系。
    在整个白色恐怖时代,国民党对自己的统治毫无信心。1970年,一家电器公司在《中国时报》上刊登录音机的广告,除了照片外,还有四句一号粗字套红的文字广告:“复兴文化的新利器,录音器材的大革命”,“毫毛细语,传真实录”。警备司令部认为这四句广告话暗含“文化大革命”和“毛语录”,出报当日上午,即派员到《中国时报》逮捕了广告设计人员,有关单位和人员也受到相应的处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968年1月,作家柏杨翻译了一幅影射两蒋父子的漫画(大力水手),被判处死刑,在海外华人严正抗议之下,改判有期徒刑十二年。殷海光的名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也在这一时期被禁。可以说,在1979年之前,国民党面对的只是大陆来台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独裁统治的反对,而在此之后,还要面对本土知识分子以“台湾意识”进行的抗争。这让蒋经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