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样的女模》 黄雯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 “那个周末的夜晚,我陪同前男友去一个叫藏库的俱乐部,参加一个摇滚乐演出派对,那天人很多,一共有十支较为著名的乐队。”这是黄雯在她的新书《我这样的女模》中写的。我想起来,第一次见黄雯就是在藏库。当时她穿着一条长裙。黄雯在她的新书里说,她只有这么一条波西米亚裙子。我多少有点吃惊,这可能是真实的,因为生活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表面化的,我们看到的所谓真相往往都是表面化的。 自此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但是黄雯的行踪多少知道一点儿。因为北京或者上海虽大,但是彼此的交往领域还是存在那么一点儿交叉的,所以传到耳朵里的信息或者议论多少有那么一点儿。不过我是旁观的,或者说是打酱油的,也就姑且听之。我和黄雯打交道主要是在MSN上,偶尔聊个天什么的。我们之间其实不熟,连熟人都算不上,更别提什么朋友了。但是她对我讲的一些事情以及一些相关认识,从我的角度来看都是比较大胆的——因为我是一个保守的人。开始吓了我一跳,后来我就习惯了。 我和黄雯对某些公共问题有过争论,比如民族主义之类的话题。她是有点民族主义倾向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并未构成继续交流的障碍,只是从此之后,彼此知道对方的价值所系,不再引起某些争议而已。黄雯关注的问题似乎是广泛的,其实都与她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这与她的生活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她的写作也像是从她的生活之中衍生出来的。 表达的直接在黄雯的新书里是比较充分的,尤其是关于两性关系、感情纠葛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心活动和思考。她说:“另外,我还发觉了自己的虚伪之处和缺乏果断,潜意识里是立志做一个背叛道德的坏人,可我的行为却反应的颇不自信,胆颤心惊,心存顾虑。可对于一个身体强壮、却乱了脑子的我来讲,这样一个突发事件的将临,我表现出人性的弱点,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我注重的其实不是道德禁忌之类的内容,而是黄雯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谅解。反思能力促使写作具有深度,而自我谅解,更多的是出于自圆其说,自我爱护,可能与人类的天性有关。 黄雯的表达是矛盾的综合体,不合逻辑与合乎逻辑,自我辩护与自我批评,任性享乐与自设原则,脆弱孤独与韧性策略,热情慵懒与时尚偏激……有的让人难受,有的让人高兴,其实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一种趋于真实的生活。黄雯的冷静,在这里似乎是比较平常的,可是在嘈杂的现场而凸显这样的冷静,就有点与众不同的意思了。且不说这样的表达能力与真正的热爱看书又是几个中国模特具备的? 我本来打算读完《我这样的女模》之后再写这篇书评,但是我读了不到四十页就决定开写。一个借口是我不大习惯读这么长的电子文档,另外一个借口是我的咳嗽。听说北京下了大雪,冬天似乎越过秋天,直接从夏天手里接过了管辖权。我现在住的这个边城更冷。我知道扫了两眼就写有点不负责任。光怪陆离的生活对我们又负了哪些责呢?我突然有点理解黄雯的生活方式,为了个人自由伤害他人与伤害自己究竟有多大差别呢?黄雯需要为谁负责?谁又应该对她负责?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回答出来,我就改行当哲学家去了。 2009.11.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