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评《澳门史:1557-1999》:回望兴衰与荣辱(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中国经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书写历史,需要多方面考证史料,才能将其载入书中,永存于世。《澳门史》的导言“澳门史的书写”中让我们看到了冈恩撰著此书的不易。为了透彻研究澳门的法律、政治、经济、文化,他踏遍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涉及澳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在1835年那场摧毁圣保禄教堂的大火中化为了灰烬。澳门史中很多早期资料都是在《葡萄牙在华殖民地史略》中查到的,该书的作者、书写澳门史的首创者龙思泰是瑞典人,他在担任瑞典驻澳门荣誉领事时,通过查阅当时存有的文献而写了该书,才使得一些重要史料保存了下来以供后人查阅、研究。《澳门史》中的很多注释、引用让我们看到冈恩查阅了很多资料文献,确保了书中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
    为何此次出版《澳门史》没有选择中国的学者来写?曲建文说,因国内可考证的资料较少,国内的学者撰写难度很大,而恰好发现冈恩所写的《澳门史》新颖的叙述方式——陈述与辨析相结合,其中很多观点都独树一帜,有深刻的见解,这无疑能拓展国内读者的视野。
    “冈恩作为一名外国学者,他写澳门史的角度、立场均与中国学者不同。他的写作态度更超然,能更冷静地看待澳门历史,并分析澳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存其固有的文化特色。”译者秦传安认为。譬如,冈恩认为有四百多年殖民历史的澳门文化中受葡萄牙天主教的影响,或许对澳门而言也是一种历史财富;相反,如果是国内的作者可能会将其看成一种文化侵略,可能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澳门的殖民文化。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三人眼中的澳门。
    450年的兴衰荣辱
    葡萄牙人究竟如何将澳门纳入他们的范围?早在16世纪晚期,澳门已经成为了亚洲贸易的一个重要支点,尔后又为何衰落?为何澳门在人们心中一直都以赌徒天堂的形象存在?在面临澳门回归时,当地居民又是怎样的心情?
    在《澳门史》中可以看出,澳门历史从政治角度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横跨了300多年之久,即从1577年葡萄牙每年先后向中国明清两朝政府支付地租、着手殖民地时起,到1849年近代时期开始。这期间见证了澳门作为贸易中心的崛起和衰落。第二阶段是因18世纪末中英贸易开展带来西方商业主义的挑战,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在西方列强手里遭受的各种掠夺,为葡萄牙人重新界定澳门的身份提供的契机。最后一个时期是,始于1967年主权实际上交给中国,延伸至1999年葡萄牙将澳门的管理责任完全移交中国。
    这450年的兴衰荣辱都沉淀在《澳门史》中,看到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在香港,只有“改革派”的政府在试图加快民主化的步伐,研究澳门的历史时,冈恩发现葡萄牙殖民地甚至早在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前就支持民主制度,而这在东南亚是绝无仅有的。而澳门在提供宗教的和世俗的教育上,也是领路者,虽然后来高等教育不及香港。此外,在葡萄牙人统治的任何时期,定居澳门的葡萄牙人都很少超过几千人,然而澳门社会的路西塔尼亚人标记却无法抹去。而在二战时期,即使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大陆和香港从而造成浩劫时,日本人对澳门的中立予以尊重,非但没有破坏,反而确认了当时的现状。
    但是澳门这座城市的特有的食利经济模式却由始至终都对其形象有所损害。在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形象渐渐改变,不再是依赖食利经济发展,不再只是作为一个出口导向的产业中心,而是连接中国大陆、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一个关键性的信息、交通和金融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