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法国政府的“变”与“未变”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凤凰网读书综合 佚名 参加讨论

    《法国的政府》 钱端升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
    关于钱端升先生的个人情况,我想用不着说太多。就其学术生涯来说,如下文字基本上能够概括了:钱端升1900年生于上海,祖上从医。1917年钱端升就读于清华学堂,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政治系、密执安大学政治系及哈佛大学政治系,于192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毕业后,漫游欧洲各国半年有余,随后回国执教。钱端升在1949年前,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等高校。在1937年前,出版有《比较宪法》(与王世杰合著)、《德国的政府》、《法国的政治组织》、《法国的政府》、《民国政制史》(与萨师炯等合著)等学术专著,翻译了屈勒味林的《英国史》,还编有普赖斯和马基雅维利的英文文集。1937年后,转向中国政制的研究,写成《战后世界的改造》、《中国政府与政治》(英文)等著作。
    钱端升一生坚持以笔论政,对现实政治显示了极大地热情。1930年代前后,参与《独立评论》、《现代评论》的编辑,并撰写了一系列颇有学术含量的时评。1934年,钱端升曾有半年多接替罗隆基,担任天津《益世报》的主笔,八个多月写了170多篇社论,最后因笔锋过于犀利,触怒当道,被迫离开。抗战期间,钱端升在西南联大约集同道,创办了《今日评论》杂志,绵延出版一年有余。抗战胜利后,钱端升成为《观察》的撰稿人,对于时局的走向大声呐喊,半个世纪世易时移,但嘶哑的呐喊声却犹在耳边。
    作为一位自由主义倾向颇浓的知识分子,钱端升亦积极参与到实际政治当中。除了前文言及曾参加对美民间外交外,钱端升在抗战期间一直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通过这种方式陟罚臧否当朝政治,当局“民主无量、独裁无胆”,对于钱端升这种读书人虽然恨得咬牙切齿,毕竟日寇当前,也就听之任之了。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在引发“一二一”运动的11月25日的时事晚会上,钱端升敢于顶着当局特务的机关枪而发表演讲,铁骨铮铮,两袖清风,颇值得后人景仰。
    1949年中国大陆风云惨淡,政权更迭。当时执教于哈佛大学的钱端升不顾费正清等老朋友的挽留,千里迢迢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洪流。刚回来之初尚还颇受当局青睐,被委以北大法学院院长。冷板凳还未坐热,思想改造运动席卷而来,钱端升成为学术界比较早地认罪、反省的知识分子,其主动积极投身思想改造的行为甚至被当局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样板。但即便如此,思想改造后紧接着院系调整,钱端升的北大梦轰然破碎,奉命筹建北京政法学院后,尽管被委以院长重任,但实际上却在“革大派”的夹击中郁郁寡欢,终于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此后的岁月,虽一息尚存,但在时代的洪流中泥沙俱下,钱端升的命运更是一波三折,波诡云谲,早已不复见当年之铮铮铁骨矣。1980年代后,钱端升被尊为“钱老”复出,虽有心参加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无奈岁月不饶人,大好年华就此逝去,除了在1984年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党员颇值得我辈玩味外,钱端升生命与年华已逝,学问与事功俱废,后半辈子乏善可陈,岂不怪哉?!
    1929年5月,也就是钱端升任教于清华大学政治系五年后,曾在《法国的政治组织》序言中,表达了其学术雄心:“这本小书不过是欧美日本的政治组织的一部分。著者的计划,想把英、美、法、德、日、俄的政府合著成一本书。”只是由于“全书的完成尚需时日,所以先把法国那部分先行刊印”。基于此,钱端升曾于1929年出版了《法国的政治组织》。
    嗣后于1933年,将《法国的政治组织》一书予以修订并更名为《法国的政府》再版。需要跟读者交代清楚的是《法国的政府》与《法国的政治组织》究竟有多大的变化?前者究竟是完全替代后者还是部分重合?后者的学术价值到底有多大等等问题。据钱端升在“再版序”中交代,除了原书的第一、第三、第五及第八章大体保留外,其余几乎重写一遍。
    如果仅看《法国的政治组织》与《法国的政府》的目录的话,两本书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法国的政治组织》共计九章内容:第一章讲述法国的立宪史;第二章讲总统;第三章为国务员及行政制度;第四章为参议院;第五章论述众议院;第六章论述国会的职权;第七章讲法律及法院系统;第八章讲地方政府及属地政府;第九章介绍法国的党派。而《法国的政府》亦分九章:第一章为法国的宪法及宪法史;第二章为政党;第三章为总统;第四章为内阁及中央行政组织;第五章为参议院;第六章为众议院;第七章为国会职权的行使;第八章为法律及法院;第九章为地方政府及属地政府。从这些章节标题我们不难看出,最主要的变化即党派一章,在《法国的政治组织》中被放入最后一章,但在《法国的政府》中却变成了第二章。
    那么内容方面,两书差别究竟怎样?钱端升曾交代原书一、三、五、八大体保留,其他几乎重写一遍。我们且择例看看大体保留的章节与重写的章节究竟有无区别,以及如果有的话,这种区别究竟有多大。
    先看大体保留的章节。我们以《法国的政治组织》第五章“众议院”为例。通过逐段对比阅读发现,在《法国的政治组织》钱端升对于“众议院”的论述与其在《法国的政府》中大体一样,有限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法国的政府》中,不再是章名一统天下,而是增加了许多小标题,诸如“选举权”、“选民册”、“选举制度的变迁”、“比例选举制”、“现行选举法”、“候选”、“第二次投票”、“选举票”、“投票及开票”、“选举纠纷”、“选举费用”、“竞选”、“当选资格”、“参议员的任期”、“两院的集会”、“议场”、“参议员的才具”、“参议员的职业分析”、“议员的俸给”、“议员的特权”等,这种情形在《法国的政治组织》中是看不到的。其二,研究结论稍有变化,诸如关于“参议员的职业分析”,在《法国的政治组织》中其研究结论是“这样的职业分析很可证明众院的能代表全体人民”,而在《法国的政府》中,研究结论则稍易数字,“这样的职业分析很可证明众院所代表者也是法国的有势力阶级及他们的附庸。”其三,增加了部分内容。在《法国的政府》中,作者增加了一个题为“法国众院各派势力消长表”,对于众议院内各方力量的对比做了详尽而清晰的比较,较之文字更有说服力。其他各章中,增加小标题的变化极为普遍,而这也是《法国的政府》在形式上区别于《法国的政治组织》的重要特征。
    次看几乎重写的篇章。我们可以“总统”这一章为例,试做逐段的阅读。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在《法国的政治组织》中,涉及“历任的总统”,在只列举历任总统名字便一段带过,寥寥几百字而已;而在《法国的政府》中,钱端升对“历任的总统”每个人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占了近6页的篇幅。不仅如此,在行文中重新写过的篇幅亦不在少数。这也就是说,《法国的政府》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篇幅,较之《法国的政治组织》有着比较大的区别,而且对于《法国的政治组织》中的错讹部分,均做了详细的校对和修正。
    职是之故,本次重版钱端升的《法国的政府》,亦将《法国的政治组织》纳入其中,合二为一,给读者完整地提供了两本各有千秋的学术文本。这一点唯请读者诸君明鉴之。
    此外还需要申说的是,《法国的政府》一书出版时,钱端升伤感地表达了其学术计划未能全部实现的遗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