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拉美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纪念《百年孤独》出版50周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朱景冬 参加讨论


    自从1967年《百年孤独》由阿根廷南美出版社出版,迄今整整经历了五十年。这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最重要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马尔克斯因此成为20世纪60年代拉美文学的杰出代表,并获得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百年孤独》对当代拉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空前地提高了拉美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高超艺术手法被译介到中国之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虚构与现实的双重描写
    《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马孔多小镇为背景,在神话与现实交融的氛围中,像外祖母讲故事那样,从容不迫地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老布恩迪亚为逃避被他杀死的邻居冤魂的纠缠,携妻出走,在一片荒原上建造了马孔多村,年迈时精神失常死去;小儿子奥雷利亚诺上校发动了32次起义,躲过了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最后厌倦了战争,自杀未遂,回家制作小金鱼打发残生;孙子阿卡迪奥被反对党党徒枪杀;曾孙女雷梅德斯披着被单被一阵风刮上天消失;曾孙阿卡迪奥二世从运送罢工工人尸体的火车上逃回,遇到连下4年11个月零2天的大雨;六世孙布恩迪亚和姑妈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这个猪尾儿后来被一群蚂蚁活活吃掉。最后,那位无所不知的吉卜赛老人的预言应验:马孔多被一场飓风卷走,家族也随之灭亡,不再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在讲述这个家族一代代成员的神话故事的同时,作者还以大量笔墨描写了马孔多小镇的原始荒凉,普遍的贫困和愚昧,失去理智的疯狂,残酷的权力之争,视生命如草芥的虐杀,外乡客带着现代文明的闯入,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无休止的争斗,连年不断的内战,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侵入及其猖狂的剥削,香蕉工人的大罢工和惨遭镇压的悲剧,等等。再现了哥伦比亚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各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而在对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历史的描述中,字里行间透露着讽喻和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孤独和愚昧、民族的贫困和落后的思考。
    总之,小说通过对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的历史变迁的神话般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哥伦比亚缩影的马孔多的原始落后和马孔多人的愚昧和孤独,象征性地再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同时,小说也预言了拉美民族的前途:让飓风把马孔多卷走,让旧世界一去不复返,让人民从孤独走向团结,着手建立“一个崭新的、灿烂似锦的、生机盎然的乌托邦,在那里任何人也不会被别人决定死亡的方式,爱情真正成为爱情,幸福得以实现,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最终会获得并且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娴熟运用
    在艺术表现上,《百年孤独》将现实世界置于魔幻之中,描述斑斓多彩,故事古怪离奇、扑朔迷离,梦幻和现实交织,直描与隐喻结合,笼罩着神秘气氛,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间接反映严酷的现实生活,显示了作者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娴熟运用和达到的艺术境界。《百年孤独》对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神话传说的移植。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鬼魂幽灵的描写,往往生死无别,游走无疆。这是印第安民族的一种古老观念,在拉丁美洲民间早已根深蒂固。此外,作者还在作品中大量模拟《圣经》故事和《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传说以及《创世纪》中的情节。例如,阿卡迪奥二世从运尸体的火车上逃回时,遇到连下4年11个月零2天的大雨,该情节也酷似《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和洪水浩劫的故事。另外,作品中关于“俏姑娘”雷梅德斯披着被单升天的描写显然受《天方夜谭》中的飞毯故事的启发。神话传说的移植使小说的故事显得更加神奇,魔幻色彩更为浓重。
    二是艺术夸张。这种手法以真实的事件与现象为基础,借助想象与幻想,抓住事物的特点加以夸大或渲染,造成一种离奇感,从而加强了艺术效果。如写何塞·阿卡迪奥在外中弹身亡,鲜血似有灵性,可以转弯抹角、上下台阶去报告消息。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种人格化的夸张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的痛苦。再如对何塞·阿卡迪奥的描写,他长得奇形怪状,肩背方方正正,几乎通不过门口。他挂上吊床,一连睡了三天三夜,醒来吃了16个鸡蛋,然后去酒店同时和5个汉子扳手腕,他们甘拜下风。随后,他又把柜台一下子举过头顶,搬到大街上,用了11个人才把它抬回来。夸张的效果显而易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也就跃然纸上。
    三是荒诞描写。小说里写了许多荒诞不经的现象。譬如,布恩迪亚夫妇在马孔多生了第二个儿子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这个孩子在母亲腹中就会啼哭,出生时就睁着眼睛,着实荒诞不经。再如,小说结束时写的那场飓风如此猛烈,竟把整个马孔多席卷而去,不见踪影。诸如此类的描写荒诞之至、离奇之极,十分不可思议。这种深沉的荒诞性,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逆反心理与情绪,也是作者抨击一切荒谬现象的艺术表达。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使小说的故事性、寓言性和神奇性变得更为强烈,在表现或讽喻历史与现实方面显得更为机警和巧妙。评论家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突破和发展,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融合印第安文化(神话、传说等)、幻想文学和欧美现代派表现技巧的结晶。它把神话、传说、写实、夸张、荒诞描写、直描、隐喻等熔为一炉,表现了这个文学流派不囿于传统、勇于借鉴和创新的精神。
    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深度契合
    《百年孤独》被译介到中国,不久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加西亚·马尔克斯热”。中国具有悠久而丰厚的民间文化传统,历来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鬼怪志异和神话传说,因此,《百年孤独》很容易与中国文学发展诉求相契合。尽管小说人物众多,内容庞杂,情节曲折离奇,令人眼花缭乱,依然有许多读者坚持阅读,并深为小说故事所吸引。
    对中国的读者来说,《百年孤独》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五彩缤纷的修辞,腾挪自如的叙事,诡秘奇谲的魔幻,给他们一种全新的文学体验,无不让他们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一些文学青年尤其对小说的开篇“许多年后,布恩迪亚上校面对行刑队,准会想起多年前他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津津乐道,赞叹不已,并如法炮制。作家们更是如获至宝,深受启示,莫言的《酒国》、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以及格非、苏童、韩少功、扎西达娃和马原等人的作品,或多或少都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振兴。
    总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作家,他在《百年孤独》中集中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比拉丁美洲任何一位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运用得都更全面、更集中、更富有魅力。他这部被称为“罕见的文学经典”的“不朽之作”将魔幻现实主义推向了顶峰,大大丰富了拉丁美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对现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百年孤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而深刻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