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堪比《心史》的《居易堂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居易堂集》 徐枋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
    大暑日子里手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华东师大出版社新出的徐枋《居易堂集》,感喟万千。
    徐枋,苏州人,号俟斋。清初著名遗民文人。我早就知道此老的高风亮节、奇行逸事。其父徐汧,号勿斋,亦节烈之士,明崇祯初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明亡,福王召为少詹事,清顺治二年吴门失陷,凶残的薙发令下,徐汧悲愤抗议投水自尽,年仅四十九岁,事具《明史》。父亲殉国时,二十四岁的徐枋号泣欲从死,父亲说:“我死君,固也。尔死亲,使尔有子(按,时徐枋长子已六岁)又将为亲死,则子孙递死无噍类。有是乎?”徐汧要求:“若长为农夫以没世可也!”徐枋乃奉遗命。无何,其父执和忘年交陈子龙、杨廷枢等人,亦在抗清斗争中壮烈牺牲。徐枋于是徒跣变名,流离颠沛,数番濒临绝境,四个儿子都贫病交困亡于他身前,可谓极人生未有之厄。但他宁愿饿死也拒绝一切达官贵人的施舍,更拒绝一切出仕清朝的诱惑,前二十年不入城市,后三十年不出户庭。巡抚汤某数次微服拜访,他避而不见。总督蔡某馈以千金以求画,他答书返币,竟不为作,且嘲之曰:“明府是殷荆州,吾薄顾长康不为耳。”因此,吴中徐俟斋与宣城沈眉生、嘉兴巢崆峒,被时人合誉为“海内三遗民”。当年名声,似犹在顾亭林、黄南雷、王船山之上。
    徐汧本是著名学者,徐枋幼受庭训,长而结交名胜,其业师如叶襄、郑敷教、朱集璜等,亦皆一时俊彦。因此徐枋精通文史,能书善画,其诗文充满爱国精神,可圈可点。但在今人写的再详尽的文学史上,却是连名字也难以找到。这种情况文学史上多了,不消多说。幸运的是,徐枋的一些诗文还是保存了下来。他六十三岁时自订文集序例,门生潘耒编印为《居易堂集》。按,“居易堂”与“俟斋”是一个意思,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这是人生的高境界。我不由得想到,鲁迅先生也曾自取过一个相似的斋名,叫“俟堂”。
    但《居易堂集》清刊本极为罕见。民国年间,张元济先生访得原本,付诸影印,并附以王欣夫补辑的《居易堂集外诗文》,收入《四部丛刊》三编,做了一件大好事。多年前,我为了搜集明末苏州刊刻郑思肖《心史》的史料,曾到图书馆查阅《居易堂集》,毕竟时间匆匆,未及细看。现在,华师大出版社据《四部丛刊》本点校出版,并且还添附了罗振玉《徐俟斋先生年谱》、其孙罗继祖《罗振玉徐俟斋年谱校补》,及其弟罗振常搜集的有关徐枋事迹及后人题咏之作的《订补涧上草堂纪略》。这就更有利于研究者。真可谓天不丧斯文,后学者有幸矣。
    徐枋的遗民生涯艰苦卓绝,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与宋元之际郑所南颇为相像,而且他显然正是向所南翁学习的。所南以墨兰寄托亡国悲愤,徐枋则学所南画兰而画灵芝,亦很有名,并有画作(此书前就有照片)和题画诗文存世。如有《题画芝》云:“余山居暇日,辄喜画芝,窃自比于所南之画兰,墨渖所成,香风可挹。”又云:“子瞻、与可之写墨竹,郑所南写墨兰,华光老人、杨补之写墨梅,将毋同乎?徐子墨芝,当位置一席于其间矣!”几年前我查看徐枋诗文,就是想找到一些与郑所南《心史》有关的记述和吟咏,而且我以为一定会有的。你想,《心史》明末在苏州发现和刊刻,已在徐枋十八岁前后,身居其地,自当知闻其事。况且其老师郑敷教,就正是刊刻《心史》的主要参与者,且自称所南裔孙;他的很多师友如杨廷枢、黄宗羲、董说、杨补、归庄、李模、魏禧等,都写有肯定《心史》的诗文;他的弟子潘耒,同时也是顾炎武的门生,而亭林则写有《井中心史歌》。(同样,我想徐汧也应该有述咏《心史》的诗文。)然而遗憾的是,我在《居易堂集》里却是没有找到记咏《心史》的诗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