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跌荡一百年》:追寻百年“国强民富”梦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北京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跌荡一百年》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
    记述中国1938年至1977年间商业历程的《跌荡一百年》(下卷)近日出版。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这段岁月因为历经战争与动荡而无比曲折,但却赋予了我们走到今天的信心与勇气。
    此前,记述自洋务运动到1937年商业历史的《跌荡一百年》(上卷)已在1月率先发布,并曾在《北京晚报》连载。两本《跌荡一百年》,吴晓波延续了他标志性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洞见历史中,娓娓道出自洋务运动开始的商业历程与艰辛岁月,这里包含着故人们的呐喊、激情、梦想与失落。
    在描述解放前,国民党之所以不断溃退的原因,吴晓波关注到了经济层面的巨大差异:“在晋冀鲁豫边区,杰克·贝尔登看到了另外一个中国,军队纪律严明,官员清贫精干,民众安居乐业……这里的农民为共产党出的工可能比在国统区为国民党官员出的工多一些。但是,这里的农民认为这种摊派制度是公平合理的……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权在经济上的表现,是后者得到民众——特别是农民拥护的重要原因。”这种解读不新鲜,但却一直被人们忽视。
    说起本书的创作起源,吴晓波在记者见面会上说:“改革开放30年,建国60年,国家走到一个空前强大的阶段。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国家有很多矛盾、很多的问题,思想界的沉默和企业家阶层被边缘化的状况也越来越显著,我
    们国家处在一个很微妙的时刻。所以我写《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希望我们反思历史中的问题从而对当前及未来中国的进步有一个小小的帮助。”
    1949年到1977年的商业史和经济史是我们不熟悉的,往往在很多历史教科书上一带而
    过,甚至很多人不愿意回顾它。吴晓波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1949年至1977年,国家也曾经有过几次经济大发展时期,比如‘一五’时期,中国GDP平均增长9.2%,这个数据和改革开放30年的9.4%很接近。后来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反思是没有过的。”
    吴晓波还说从1949年到1977年,中国由一个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混合的经济体变成完全计划经济的国家。“在计划经济中,我们其实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完成石油振兴制度,完成钢铁产量的建设,完成了很多工业建设,还是做出了很多经济上的成就。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的后遗症,而且这些后遗症在今天看来,其实并没有完全根除掉。甚至我在写《跌荡一百年》的时候反思的一些事情,包括知识分子整体的沉默和堕落,也是我们今天非常需要反思的。”
    而说起此套书的最终目的,吴晓波又将答案指向了未来:“未来三十年,中国变革的主题应当是:如何从国强进而到民富,如何让全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福祉。”吴晓波一再强调,对历史的追溯是为了我们更自信地走向未来,对一个“下落不明”的商业阶层的追寻,是因为我们始终希望找到那个“国强民富”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