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 简·格林著 《海边的疗伤小屋》 重庆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任何一件事的发生,背后都有某种因由。每个人都在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而拼图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拼凑整齐。——题记 简·格林(Jane Green)生于1968年5月31日,双子座,聪明好学好奇心旺盛且感觉敏锐。她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去做了记者--有了更多观察他人的机会--令她的小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二十七岁时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直言》,几年后《海边的疗伤小屋》和《第二次机会》上了纽约畅销书榜,她的小说题材偏重女性、爱、孩子、友谊等等一切美好的感情,特点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示出现代社会女性的心理和她们的感情经历,风格轻松愉快。《海边的疗伤小屋》延续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在这个秋老虎肆虐的季节里为我们带来海风阵阵--抚慰人心的清凉。 书中故事立足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聚焦在一个六十五岁的优雅老太太南身上,通过一栋别墅将其他人连缀在一起,让人不由想起亦舒的《如果墙会说话》。不会动的房子永远是房子,但承载了故事和感情的房子意义自然不同--北京城内的老四合院老胡同拆迁我们恋恋不舍恋的原因大半是情感。住在国外的老太太不会遇到拆迁,却因投资不慎失去大半财产,只好将房子出租。房客总是成为小说的经典题材,同一屋檐下的距离似远忽近,使得一切变的有趣起来——单身母亲黛芙,同性恋者丹尼尔,南的儿子迈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在天地熔炉中苦苦挣扎。这三个人来到南的别墅里(算是合租),交谈、磨合、彼此了解……世界之所以美好,或许就是因为友谊、爱和我们自身的不断完善。 南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太太,浑然天成的优雅随着年龄逐渐退去,沉淀出闪亮的智慧——据说女人一过三十容貌会慢慢枯萎,内在的美德和气质反而会越来越绽放--南就是这样,她六十五岁,却还在抽烟、裸泳、抛弃二三十岁时必须要端庄美丽的顾虑、貌似疯疯癫癫地享受随心所欲的自由。遇到金融危机,所有的投资化为乌有,还可以边抽着烟边笑着安慰萨拉,"我们赔得倾家荡产了……不过是损失了一些身外之物,没有别的,不过还不至于买房子,得开动脑筋,想点法子……就算天塌地陷我也不会卖房子。"南拥有房子,也同时拥有房子里的记忆和情感。她优雅美丽,三言两语给予年青人适当的点拨,着实可爱。 作者是个高明的叙述者,她不动声色地讲述每个人的故事和困惑--就像读者身边的人,抑或是读者自己--存在于都市里的并不新鲜的桥段,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时而闪着智慧的语句,让故事立时生动鲜活起来。小说是一面镜子,让人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思考,并且发现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另一个空间的存在罢了。爱、不爱、出轨、离婚、性爱、同性恋、孩子、自我成长与完善……这些题材是大众化的,但作者处理得很巧妙,一件一件地摊开来,很完整的问题和缺陷,没有最大化也没有逃避,然后由人物自己通过思考或是行动开启新的按钮。阅读的过程也是自我审视的过程,温暖治疗系,这才算是。 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中提出了写作的四大动机,我想大部分的作家应该都处于第一个阶段——纯粹的自我中心:教育自己,教育他人同时望得到认可。简·格林作为畅销书作家,拥有数目不少的读者和粉丝,在一定程度上她的价值观能够影响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虽然我们说人品和文品存在于两个不同领域之中,但不可否认,作者的人格定会在字里行间中表露,而简?格林的幽默乐观、温暖,以及对爱、友谊和自由的崇敬,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纽约时报曾推荐女孩子在夏天里阅读格林的书,轻松简易、没有说教的意味、随处可读,并且紧贴生活。最好是抱着书懒洋洋地靠在躺椅上,听着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回荡,随手翻开读一读;然后度假归来,投入现实生活之中,迷茫悲伤之时想起海浪海风,想起书中的一两句话,也就足够。 愿每个人都有个幸福的结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