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贾志刚PASS当年明月(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说春秋》还有一个特点,可以说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春秋”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的“轴心时代”,我们的姓氏都产生于那个时代,我们日常使用的大量成语都产生于那个时代,我们的大量经典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但我们现代人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姓氏的出处、成语的出处,以及中华民族的经典是如何产生的,而《说春秋》会告诉你这些精彩的、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的细节。
    比如,在“谁能坐怀不乱”一章中写到“和圣”展禽(柳下惠)和他儿子展喜的故事,贾志刚提示:“请姓展和姓柳的读者起立,展禽是你们的祖先。”再如“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很多人虽然经常用,但是它出自哪个故事往往就不得而知了,在“第一次南北战争”一章中,贾志刚告诉我们,在齐桓公三十年,以齐国为首的“八国联军”讨伐以楚国为首的“南联盟”,在楚国边界迎来了楚国的使者屈完,屈完问齐军总指挥管仲:“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追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你们进入了我们的国土,为啥?”这样我们就知道了“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其所表达的意思。
    再如,《诗经》中的大量诗歌,如果我们单独来读其中的一首诗,你可能会觉得它写得很美,翻译成白话文你也能理解它的字面含义,但是,它背后所写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可能就不甚了然。像《诗经·邶风·二子乘舟》这首诗:“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首诗一般的译文是这样的:“二子乘舟去出游,随波飘荡影悠悠。每一想起弟兄俩,心头涌出无限愁。二子乘舟去远方,随波飘荡影全光。每一想起弟兄俩,愿无差驰和祸殃。”这样的译文恐怕聊胜于无,因为我们还是很难理解它要表达的是什么。但贾志刚的《说春秋》会告诉你,其实这首诗写的是一段凄美感人的故事:卫宣公十八年,卫宣公与夫人宣姜密谋,派世子公子急子出使齐国,在路上将其杀死,好让宣姜所生的公子寿继位,可是这个密谋被公子寿知道了,公子寿与急子虽非一母所生,但却兄弟情深,他就赶紧跑去劝急子逃跑,而急子不愿意逃跑,等到出使那一天,公子寿提前假扮急子乘船上路,要替哥哥去死,果然在路上被人当做急子给杀了,等到急子乘船到来,发现弟弟替自己送了命,他非常伤心,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求凶手把自己给杀了。这首《二子乘舟》就是后人有感于公子急子和公子寿的兄弟生死之情而写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