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小津》除了做豆腐我什么都不做(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北京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唐纳德·里奇的许多论述对我们颇有启发意义,如对小津创作转型的分析:“他体认到,不幸是由于我们生而为人,而我们又汲汲于要达到我们难以企及的境界。”中国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类似的句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小津安二郎的创作在后期渐渐抹去了外部的社会问题对人物的束缚,曾招致许多评论家的批评,认为他抛弃了严肃的社会主题。小津创作思想的重要转型之缘由其实是他认识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和挣扎可能才具有更大的永恒性,他希望于此有自己的探索。而《东京物语》、《晚春》、《麦秋》、《秋刀鱼之味》等作品是他转型之后的实绩,虽历经岁月流转,我们今天看来仍心有戚戚,无丝毫褪色之感,说明人的喜乐悲哀是相通的,那些家庭的流变、日复一日的生活风貌,友谊、婚姻、孤独和死亡等并不因国度、时代的不同而有所隔膜,虽天涯而仿若咫尺。
    小津安二郎处于一个日本传统家庭趋于瓦解、崩溃的时代,回归到日本价值的父母和正挣脱这种价值的子女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小津电影的核心。小津是平和的,他并不偏袒哪一方,因为人们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受苦,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都是备受苦恼者。小津并无立足于悬崖边的决绝,他持有舒缓的坚忍。他的平和不是无所用心地应付,而是对人物苦楚的体尝和怜悯。他很少去描写快乐,但也杜绝幽闭的狭窄。他将他的摄影机置于离地三尺的位置,这是一个极受限定的角度,体现的是聆听和关注的态度,摒弃了灵活机变,却无限地贴近了生活。当镜头对准空荡荡的日式房间里孤独地坐着的父亲或母亲时,我们心中的恻隐是为他们呢,还是为我们自己。
    小津的作品里情节是如此的淡化,我们几乎找不到戏剧化的场景,既无高潮,也无吸引人的开头,所以看他的电影起初一定要耐心,否则将错失最丰美的田园。小津有意地忽视戏剧化的情节,缘于他对人性的信念,他相信故事可以忘却,但诸如女孩泫然的泪光、父亲孤独的背影会永记人们的心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