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废都:再版改变不了媚俗实质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深圳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漫画/王建明
    贾平凹的《废都》16年后重新出版,引起文坛热议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版此前刊登了对此事的综合报道和评论,今天再刊发一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这两天在读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的《新文学的传统》。书买来一直搁在架上,没翻过。这时候才发现,书里好多地方打上“□□□”,表示删除了若干文字。夜半读至兴奋,遇到这种时候真恨不得一拳打过去。
    对这一标志性符号,许多人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小说《废都》。十多年前,贾平凹先生这部小说里的“□□□”,惹得无数人神魂颠倒,直想从书里抠出那些字眼。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连贾平凹都不知道那些空白处的具体内容,读者更只能以遐想代替。2006年贾平凹和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对话,亲口揭开了历史谜底:“在写性的过程中,实写一部分后,就没有再写了,因为我也得考虑国情嘛,只是觉得稍微多写一点罢了,而将未写出的一部分以框框替代。”
    这部连盗版加在一起卖了数百万册的小说,至少有一半人是被这个莫名其妙的“□□□”所吸引的吧。但这并非基于创作上考虑的一种叙述策略,而是“操作”的结果。卖弄这种噱头,既亵渎了创作,也戏弄了读者。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恕我眼拙,似乎找不出另外一个这般刻意耍弄文字的小说家。
    当然,“《废都》现象”在客观上也构成了一种反讽效应。这部小说没有多少违禁内容,仅仅是充满了“□□□”,结果还是被禁掉了,这是第一层反讽。一部被禁止再版发行的伪黄色小说,反倒掀起了一股阅读高潮,这是第二层反讽。然而,越禁越好卖这一公开的秘密,其后吸引了不少写作者趋之若鹜——就差明白地写上:“求求你禁了我吧!”有意“挨刀子”的贾平凹,对这一写作风气的形成“亦有贡献”。
    从文学创作和传播角度看,《废都》是一个典型的恶例。假抗议,真媚俗,正是贾平凹写作《废都》时内心真正的秘密。你见过贾平凹在前《废都》时期写过什么违碍作品吗?没有。你看过贾平凹在后“废都”时期犯过禁忌吗?也没有。“我也得考虑国情嘛”,这句话表明《废都》根本不是在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下创作的产物。这样的作品,如果你今天还奉若至宝,那才真叫OUT啦。
    这次《废都》“解禁”再版,舆论炒得热火朝天。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得以再版意义重大,乃文学之大幸,拜时代进步之所赐,这简直是不知所云。《废都》本来就没什么可禁之处,解禁后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这叫什么“大幸”?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不甚发达,这是《废都》大行其道的一个社会背景。如今的社会环境比那时候当然更充满了市场气息,但从图书出版的角度,如果《废都》这类作品还像以前那样畅销,反倒说明读者的品位十多年来没什么提高,那样的话有何进步可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