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钏影楼回忆录》:包天笑“小姐”的旧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南方都市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钏影楼回忆录》/包天笑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76.0
    包小姐是鸳鸯蝴蝶派名家包天笑的“花名”。严芙孙《民国旧派小说名家小史》说他是“小说界的先进”,又说他“很短视,平日总戴着一副墨晶镜,他的书法美秀,仿佛闺人的手笔”,还说这位包小姐如何在江湖间浪得此名:“他虽年逾四十,而谈话的声音,十分清脆,不类丈夫的口吻,听说他有几位朋友,拿他开顽笑的,背后总叫他‘包小姐’,这事真有趣极了。”
    包小姐的旧中国,是指他那本《钏影楼回忆录》。书是在香港写起的,时为民国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包小姐青春七十有三,早已当不起小姐的名号了。钏影楼这个斋名亦香艳,不晓得的人,误以为真是小姐书斋,读了书才明白,原来有段故实,起因于多年前,他令堂大人一段仗义疏财、不让须眉的义举,前事如何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读此书的朋友,自然会去留意。
    包小姐是民国小说界先进,只是他的著作今已不流传。时代变了,语境换了,就连包小姐这本回忆录,今天亦没有多少人有兴趣买来翻一翻了。
    包小姐在苏州长大,后去上海,先是翻译东西洋著作,随之又写小说编报纸。他写早年苏州生活,总叫我想起钱宾四先生《师友杂忆》,只是大致一谐一庄,各有佳处,盖因一个是写文章的,一个是做学问的。比起钱宾四,包小姐似乎更多开创式“壮举”,例如在故乡办报、译书、兴学等等。清季风气渐开的情景,跃然纸上,“真有趣极了”。譬如他写苏州兴学,办起“师范传习所”,请了几位东瀛取经回国的后生做先生,学生却是一帮“冬烘”,辈分甚至长过先生两辈。“最妙的是这班学员先生(因那些老先生,未便称之为学生,改称之为学员),向来常不释手的小茶壶以及水烟袋,也都带到了课堂里来。当他们听讲听到高兴时候,便点头播脑地说道:‘这倒对的!’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或者听到得意的时候,说道:‘这个我赞成!’旁顾他的学友道:‘诸君以为如何?’于是划了火柴,呼噜呼噜地吸起水烟来”。
    包小姐到了上海,交游广阔,上流下流,兼而有之,若列举出来,足以构成一部清季暨民国风流人物史。他是写通俗小说编大众报纸的,下笔不免琐碎,有时亦欠章法,然正因这琐碎,教人得亲旧中国的流芳馀韵。我尤其注意他写旧中国报业出版业的遗事,譬如戊戌六君子死难后,日本横滨印了谭嗣同《仁学》一书。其时包小姐留学日本的朋友寄给他五本,他想翻印这本禁书流通国内,于是找到商务印书馆经理夏瑞芳,对方听了满口应承,还说:“没有关系,我们在租界里,不怕清廷。”再如上海小报《晶报》,我原以为不过事关花界菊界的旧中国狗仔队之tabloid(小报),结果该报主事余大雄先生,竟有不同凡响的“三个凡是”:“一、凡是大报上所不敢登的,《晶报》均可登之;二、凡是大报上所不便登的,《晶报》都能登之;三、凡是大报上所不屑登的,《晶报》亦好登之。”包小姐且发挥道:“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不畏强暴,二不徇情面,三不弃细流。”———瞻念前人,不禁真有九斤老太之叹。
    包小姐的旧中国,不避风花雪月醇酒妇人,比读有些前辈的正襟危坐道德文字更有兴味。他以直笔写自己的孟浪,亦写友人的颠痴,如吃花酒的诗僧苏曼殊,与日本艺伎合影赫然登上小报的张岳军,记得还写胡适之先生亦叫过局。他说“上海一班有志之士,高谈革命,常在妓院门帘之下,比了酒家、茶肆、西餐馆,慎密安适得多”。那倒是的。中国古来有人如此,近来有人如此,现亦有人如此。只是今天的有志之士,想借勾栏之地谈革命谈改良还是谈别的什么,恐怕不是进到KTV包房,就只有钻进洗脚房。我虽然喜旧厌新,当然还不至于认定旧的都好,新的全黑,但比较而言,还是觉得包小姐笔下吃花酒的那班才人有运气,而且更有意思更有品位。“这事真有趣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