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慢慢醒来》的理想和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许知远 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28元
    古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帝国的各处游历,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同时领悟“道”在世间的存在和运行规律。而许知远所在的时代已经没有驿站,也没有强盛的帝国。身在变化之中,并且随时承受变化的结果,许知远几乎是贪婪地搜集各种资料,试图总结一下从甲午战争到今天这个镀金时代关于中国的一切。于是,就有了这本《醒来》。
    本来标题暗示了全书以“变革”为主线,但是写到后来,却变成了以“变化”为主题。中国正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别国上百年的历程,因此越是靠近现代,历史的脉络也就越难以看清。读到最后,能感觉到由此而带来的写作压力。读《醒来》的时候,总不由自主的联想起《光荣与梦想》。许知远在书中努力想传达出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试图证明中国存在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中国社会的演进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满怀雄心壮志,准备把这个国家推向一个更为健康强盛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个人都能迸发出无尽创意,创造各种价值,并且因此推动整个社会向前。
    这一点可以在书中通过许知远对新经济的描述而得到印证。他不吝笔墨去赞美新兴的民营和私营企业,肯定知本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暗示这可能是未来个性解放和社会繁荣的根本之道。但在我看来,这也是这本书为何终结于2004年的原因。因为新经济的高歌猛进其实已经终结,在2008年批量死亡的中小企业也让普通中国人备受打击。那种发自民间的,来自普通大众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这个社会所能给出的承诺,已经褪去了黄金的色泽。
    前路茫茫,《醒来》没有终结于沉郁的调子,这多少让人感觉到了一点希望。但愿这点希望不要最终熄灭,人们还留存一点理想和情怀。
    作者简介:
    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为《生活》杂志联席出版人,《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他出版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新闻业的怀乡病》《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纪事》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