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常识》的启示:不在深刻,而在真诚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常识》
    去年底与陈子善、止庵二先生到香港访书,行前深圳王磊君送有一册《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为上书局第五版,当时未及细读,抵港后先到天地书店,又见到梁先生新书《读者》。此前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里见梁文道谈书,为他的口才与见识很感佩服,而谈吐言语颇风趣,早于午夜《锵锵三人行》里有所表现。梁氏所说:“我讨厌书单,尤其是那些开给年轻人的书单。”这缘由还“在我一生所受过的教育之中,最令我感念的是童年那段日子。那家小学也有阅读课,但是老师并不指定任何读物,他们只是把我们丢进一个小型的图书馆,然后就关上门一小时。”依此而知他的阅读并不拘泥于早期教育有关联。也因此他写时政评论文章多能从不同角度阐发意见,让人想到“读书无禁区”这样的话来。
    梁文道新书《常识》是其在大陆第一本出版物,所收文章皆时政评论,共109篇,分上下两编,约22万余字。这些文章都曾载于报刊。梁氏说:“凡是所论对象在世年月越长的,评论文字腐朽尘封的机会也就越低,例如书评、影评。至于时事,被人遗忘的速度奇快,评论时事的文章也当然是要过去的。”以此可见他先于香港出版三册谈书的集子之缘由。不过读梁氏文字当以他的识见为佳,即便他的书评文章,也免不了加入时事评论的言辞。“我以为自己所说皆不脱常识范围,没有什么故作深刻的东西。并非自谦,这其实是严格的自我要求;因为我时常感到国人今日颇有一种凡事都要往‘深处’钻、议论总要谈‘本质’的倾向。于是明明在探讨‘毒奶粉’的问题,偏偏觉得光是信仰缺失还不够,一定要把‘灵魂’也搬出来才算功德圆满。明明在点评志愿者的救灾行动,却不满足于民间集体动员的逻辑,硬是要扯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高度’,然后再结穴于华夏文化的‘基因’本质。”这段话正可反映出梁文道评议风格,见到他作时事评论的真诚所在。要说读梁文道的文字与他在电视节目里闲谈颇相似,是以口语入文章,力求用温和的语言将道理讲清楚,所不同处,在缺了他性情中谈笑风生的随意和幽默,让人略感遗憾。
    若按梁文道从1988年开始写艺术、文化及时事评论来算,迄今已逾二十余年,《常识》所集文章皆近年所写,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阐释已臻成熟,因而他所言:“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想来我们从《常识》书中得到的启示,不在深刻,而是真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