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亲密闪光》:叶辉这个人啊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文摘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叶辉
    出版﹕甘叶堂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文/彭砺青
    打开叶辉这本最新散文集,感觉是复杂的。一方面,脑海中立即浮现这位前辈的脸孔;另一方面,又似乎感到陌生,因为书中呈现的叶辉确实有许多面孔,从诗人、文学评论家到散文家,真不知从何说起。“亲密闪光”缘自书中一篇关於捷克导演伊凡.帕萨(Ivan Passer)一出电影的文章,一个陌生女孩邀请这篇文章的主人翁“他”去看这出电影,於是“他”从电影拍摄年份回想自己的少年往事,想起银幕里浮现男女主角以蛋酒互相祝酒的片段。
    蛋酒虽然味道好,但也很黏稠,流不进口中,便有如“慾望或者诱惑跟口腔和舌头最遥远又最贴近的距离”。纵观叶辉的散文集,笔者可以找到一个词语来概括:味道。这是叶辉个人最珍重的文集,让他足足耗费了四年多时间,数易其稿,才得以难产出世,其中更能展现出作者个人面貌和在文学及生活上的志趣。读过《亲密闪光》,你会知道究竟作者阅读过又喜欢的文学作品味道在哪里。
    例如布洛斯基的文学见证、冯内果的小说、艾德生的诗、布希亚如同箴言般的札记,都令人读得津津有味,其中德国作家格拉斯在小说《比目鱼》里写的诗〈我写甚麽〉,又能教人在格拉斯举凡作为描写对象的食物清单中,找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其中一个例子“鱼刺卡在喉咙的快乐”,更令作者回味再三。
    的确,世界是个万花筒,面对快乐和悲哀,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这些体验,以快乐的心态感受鱼刺卡在喉咙之痛楚。对叶辉而言,一切往事都是令他津津有味的体验。当种种体验凝结成回忆,要把它们一一从抽屉中取出就很困难了。不论是阅读叶辉的悼词、游记或是文学评论,我们随时随地都感受到这种追忆之难。在〈坐下来想了半天〉中,作者不断说“想起来了”,令笔者油然想起那个博学强记、但必须应付繁忙生活的叶辉。大概都市人每日总要面对一大堆琐碎事务,无法像古代文人般顺手拈来写出《浮生六记》,所以文学创作既是一种记忆术的技艺,对现代人来说也是思想的折磨。但毫无疑问,叶辉处理记忆的时候,也是很“酷”的,他的“酷”在於能够客观面对记忆中的许多缺失,即使作者自言这是他十多年来最有感觉的散文,但面对这个历练博学者的情感,我们只能自叹弗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