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离2007年7月10日郑筱萸因犯受贿、玩忽职守罪执行死刑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尽管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郑筱萸一案在人们心中留下的记忆和追问并没有消失。 长篇报告文学《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明显不同于很多的案件报告,只是将案件的过程内情作事实的叙述,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下对郑筱萸犯罪道路的仔细追问和犯罪根源的寻找,有更多的情感、理性和学术包含。所以,这是一部既有明显指向的案件报告,同时又是一部大于案件本身思考的报告,十分丰富和厚重。 郑筱萸,母亲早逝,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在他的童年,因为家里贫穷,时常在下雨天不舍得穿鞋子,打着赤脚走路,一双鞋子穿几年。他是依靠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读完大学学业的。自小学业优秀,曾经是复旦大学生物系的高才生。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医药学教授,可又因为他的出色,先在杭州的药厂当领导,后到浙江省总工会任主席,再到国家医药管理局当局长。一个曾经的苦孩子,最后成了副部级的高官。可是,在这个高官的位子上,他逐步地走向了犯罪,直至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郑筱萸在他临刑前的"遗嘱"中写道:"说句心里话,我即使是天天做梦,也梦不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其实,了解和接触过郑筱萸的人,都认为他的才学,他的工作作风等,都是很强很努力的,没有这些,他也不会从一个基层的技术员走到后来这样的高位。问题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又走到了受贿和"玩忽职守"犯罪的地步呢?作者在叙述中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作品中描述到郑筱萸抱怨过收入太少的牢骚;描绘到他给秘书的权力过大、交友不慎的现象;描述到他给结交的熟人朋友过多"特殊"的照顾情形等,这一切都是导致药品批文失控,药商胡乱"改名提价",药品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还因为郑筱萸自己的权力就很大。特别是他正赶上在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前,旧的体制土崩瓦解,新的体制给郑筱萸的人生提出了挑战"的时候,隐患就更加突出。在别人通过正常渠道几年也得不到一个批文的时候,有些人因为认识他一年就可以得到100多,甚至200多个新品批文,以至获批文数占到这个省的25%;他们最短的获批时间是6天,犹如囊中取物一般的容易。他曾经的秘书,后来的药品注册司和医疗器械司司长曹文庄和郝和平,被称为他的左膀右臂,这两个人因为各自把持审批大权而滥用权力,大肆受贿腐败(均已犯罪伏法)。郝和平因为权重利厚,有人说:"给个部长也不换"的话,可见,他的权力多么被人看重。 《末路疯狂--告诉你真实的郑筱萸》是包含了郑筱萸人生主要内容和许多执政思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和那些出于猎奇揭秘的目的来报告案件的作品明显不同的。这部作品不只是满足人的好奇心,还会举一反三,就本案的发生引发你许多的思考。所以,它对人的帮助,绝不只是信息的收获,对于人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奇怪现象,认识和把握自己等方面都会是有益的。所以,它在案件已经结束之后还有意义,有很好的镜鉴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