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之前,招商局因为今后的道路如何走产生了内部意见的不统一,招商局找到了麦肯锡,希望它能够提供某种解决思路。花掉90万美元的咨询费用之后,这与其说是为招商局找到新的思路,不如说是能够平息内部纷争的一种政治手段。因此,在企业内部种种矛盾仍然存在的前提之下,招商局身上仍然存在着如何再次将好的制度植入企业成为制度基因的问题。130年之前的招商局植入了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及股份制的辉煌基因,110年之后的再造开始养成了新的辉煌基因——这一次应该是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制度。如何使其再次成功植入现在经营尚佳的企业,是招商局能否再次成功再造的秘诀之一。 80年代,在“蛇口之父”袁庚的领导下,“改革试管”蛇口的经济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曾经开创了一时无两的辉煌局面。据涂俏女士所著《袁庚传》的叙述,当时的蛇口试验中,甚至出现了无一例腐败的现象。但最终,随着袁庚的去职,一系列原本运行良好的制度实践也开始逐渐的消解。如今,秦晓主政的招商局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这也并没有掩盖掉招商局的再造太多的受到了秦晓的影响的现实……,好在秦晓对这一问题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要奢谈某个人对一个企业有多大的影响,所有的权力和影响力都应该是被制度赋予的……”他曾经说。 1992年的年初,有人在香港《星岛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招商局集团的未来有多远》的文章,文中提到,“在招商局的历史上,一直有着一个‘更早之前,更久之后’的悖论,如果不能在招商局萌发的根源中发现商业的基本规律,那就意味着招商局的真正辉煌还要在更久之后才能达到。” 那根源,是中国市场化经济体的出现。 相关阅读: 韦三水,《宁高宁空降北京前后的中粮命运》,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涂俏,《袁庚传》,作家出版社,2008年3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