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小群体 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带来的才是小趋势?马克·佩恩对“小趋势”的定义是:在美国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 1%的小群体究竟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目前科技型奇客是世界上最喜欢社交的人之一,其中有一部分是“技术红颜”,即这些女性除了使用技术,还推动绝大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美国的消费,引领席卷美国的高科技产品的抢购潮流,仅在2006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销售额大约是900亿美元。在书中,提供的消费电子协会的统计数据更让人大吃一惊:女孩和男孩使用手机之比是88%:83%,由此不难看出,女孩比男孩更喜欢使用手机。而这一结论一直与我们心目中的潮流简直是天渊之别。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对技术产品设计师提出了建议:在未来几年里,设计产品时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女人想要什么”。 作者对这些根据现象、个人喜好或个人选择所形成的小趋势会展望其发展前景,并对某一行业提出科学的建议,以此加速社会的分裂和分化,为社会整合带来新的机遇。 关注中国的“小趋势” 在看《小趋势》时,不禁有种感觉:对比书中的描述,有些大洋彼岸的小群体似乎也在我们四周。 其实,如果比照书中的美国的小趋势来观察中国当今社会的话,也许能够发现比美国多得多的“小趋势”。刘庸安说,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青年人渴望进取、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不想重复父辈的生活,他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编织自己的梦想。而随着各种思潮、时尚、机会的涌动,这种欲望的冲动会以各种方式迸发出来,从而使追求目标相同、个人喜好相似、行为方式相近、家庭背景相仿的人形成无数个小趋势,只不过在中国,我们称之为“族”——比如白领族、打工族、丁克族、啃老族等等。 王梦奎认为:“不仅可以借此书了解美国,也有助于预见中国,因为这里所揭示的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新趋势,有的在我国已经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就当今中国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而言,那是美国所远不能比拟的,恐怕也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使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整齐如一和“清一色”的社会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包括思想文化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都在空前增强。 在当天的会议讨论过程中,每位专家都无一例外地将小趋势与中国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发表自己的看法。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表示,阅读《小趋势》,至少能学到我们应该如何从多元的视角看待我国社会的变化。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副社长卫建民也认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进行分析时,不应该只作新旧比较,而应该多方面去讨论、总结。 中国会出现比美国多得多的“小趋势”时,应该如何应对?王梦奎说,应妥善处理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日益增强而复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首先是要了解,也要学会尊重,并且适当地加以引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