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经济学人》主编的时评秘笈(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857年,游历美国的白芝浩结识了1843年创刊的《经济学人》杂志的创立者和所有者詹姆斯·威尔逊,并开始为《经济学人》撰稿。1858年,白芝浩成为詹姆斯·威尔逊的女婿,并在岳父于1860年去世后正式接管《经济学人》。曾经历过银行家、编辑、随笔作家、记者和失败的政治家的白芝浩自此将多重经历归于一统,并将超常的禀赋显现到他写作的题材当中,经济学、教育、历史、法律、文学、政治与社会心理学都在他优雅简明的笔触下流淌纸上。这不仅改变了杂志以往过于技术化的枯燥文风,尊重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更是一扫杂志只报道商业和经济的局限,将视野放宽到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自此,白芝浩执掌下的《经济学人》真正具备了立足全球的风范基础。19世纪英国的外交大臣格兰维尔说,如果他有什么拿不准的事,他就会等着看下一期的《经济学人》怎么说。杂志对英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产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白芝浩也被视为《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
    白芝浩不是一个书斋型学者,用现代术语来说,他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时评无人能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需求、指示了时代的发展方向,不识白芝浩,就很难理解他那个时代的英国社会。正因如此,《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时代素描》的作者George M. Young在包含了艾略特、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查尔斯·达尔文在内的名单中挑出了白芝浩,称他为“最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人物”,因为“他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而不是属于其他时代的”。
    国人对白芝浩的兴趣远非今天才有,早在190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上海所办的圣约翰大学开始设置社会学课程,由美国人Arthur Monn担任讲授,便采用白芝浩的《物理与政治》为教材。严复曾计划翻译《物理与政治》,并把书名很时髦地译为“格物治平相关论”,暗含了显著的中国意识:“从格物致知起步寻求治国平天下的方策”。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钟建闳翻译的《物理与政理》,纳入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在动荡的中国,白芝浩如此受中国知识界的推崇,或许也与他关切时代命运的公共知识分子精神有关吧。在《物理与政治》中,白芝浩写下了自己有关民族特征和制度的形成过程的想法、有关进化选择的过程的理解。正是通过进化选择的过程,社会获得了权威和秩序;而商谈政体打破了习俗对人的统治,只有拥有比习俗团体更容忍、鼓励个人创造性的商谈政体才能带来民族的繁盛,同时拥有秩序和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