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奥巴马的肤色与美国大选(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什么要这么细抠有没有驾照的事?因为要求有驾照或护照才能投票,对那些低收入阶层的美国黑人来说,就是取得选民资格的一个门槛。美国司法部199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路易斯安那州的黑人居民没有官方证件所需照片的可能性要比白人高四五倍。2005年威斯康星州的一份报告显示,该州密尔沃基县53%的成年黑人没有驾照,而该州只有15%的白人没有驾照。哈克补充说,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很普遍的。要求出示驾照或护照,不但使许多刚达到选举年龄的黑人无法投票,而且意味着那些以前没有官方身份证明就投了票的黑人选民必须要去重新办理相关文件才能进行选民登记,对于政治意识本来就相对淡薄、经济处境本来就相对恶劣的很多美国黑人来说,这种要求成为他们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一大障碍。
    哈克谈及的第二个因素涉及选民登记过程中的技术问题。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帮助美国投票法案》,要求各州建立电子化的选民登记表并将死亡或搬迁的人从表上删除。为了确定选民是否已搬离本州,有的地方采取的办法就是给登记表上的每位选民发信,信退回来了,就认为该选民已搬离本州,便从登记表上除名。问题是,黑人家庭往往有更大的流动性,他们中很少有人会想着搬家之后还通知一下政府的。如此一来,即使没离开这个地区,搬家的人也有可能失去选举资格。佛罗里达州不用发信的办法,而是用电脑对登记人的名字与他们的社会保障号码进行核对。但哈克指出,这个方法非常不可靠,社保局接收的案件中28%都不能匹配,最常见的情况是妇女婚后改名或者离婚后改回原名。佛罗里达州还将选民登记表与犯罪记录进行对比,因为罪犯没有投票资格。可是,离奇的是,软件只要求80%的匹配度,这样,假若有一个叫约翰·彼得森的杀人犯,那么所有叫约翰·彼得斯的人都会被该软件取消投票权。黑人犯罪率高,黑人与黑人罪犯有相近名字的可能性也大。今年春季,联邦巡回法院批准了佛罗里达这项投票登记净化系统,只有一位投了反对票的女法官指出其中存在的种族差异:在采样数据中,黑人占13%,可是在被清洗掉的一组中,黑人却占到26%;而占采样数据66%的白人,在被清洗掉的一组中,只占17%。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闲暇,你可以指出电脑出了错,并提交证据,表明你是合法选民而不是重犯,但这一成本却可能是黑人负担不起的。
    第三个因素是针对在押犯和有前科的选民的。今年,美国有超过88万在押黑人无法投票,还有200万黑人虽然服刑完毕但因选民身份还未恢复也不能选举。弗吉尼亚州要求刑满释放人员必须等上七年才可申请新的投票权,申请书必须附上七份文件及一些支持信,还要说明“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你为何自认为权利应该被恢复”。在密西西比州1992年至2004年间出狱的15.5万人中,只有107件恢复投票权的申请被批准。在肯塔基州,由于剥夺有前科者的投票权,黑人的潜在选民数减少了24%。
    上面提到的三种影响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一般人眼中的黑人选民生力军很可能帮不上奥巴马太大的帮。说到底,白人选民才是真正能左右选举结果的人。2004年大选,9420万白人投票,黑人只有1350万。而白人当中,投给共和党的占58%,投给克里的只有41%。因此,争取更多白人选民,才是奥巴马的主要任务。然而,那些表面上不在意种族和肤色的中间派白人选民很可能在投票站门口改变主意,转投麦凯恩的票。
    这种表面不在意临时改主意的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布拉德利效应”。1982年,洛杉矶的黑人市长、民主党人汤姆·布拉德利竞选加州州长,每次民调都领先的他最终落败,原因就是部分白人选民在选举投票当天变了卦。在2007年12月31日号的《国家》(The Nation)杂志上,有一篇Gary Younge写的评论,题目叫《奥巴马效应》,文章的结尾提出,2008年的大选不会再出现像“布拉德利效应”那样的“奥巴马效应”,因为在作者看来,已很少有美国人再以种族和肤色为主要的着眼点了。尽管我欣赏这篇文章中的大部分观点,但这一预估在我看来还是太过乐观了。2008年5月28日号的《新共和》杂志刊登了John B. Judis一篇题为《The Big Race:奥巴马与肤色壁垒的心理学》的文章,文中介绍了政治心理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指出“种族考量仍然深植于美国选民的心中,深到许多选民都意识不到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会有这样的感觉”。政治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细致微妙的测试发现,一些在大是大非的种族话题上能坚持“政治正确”的白人,常常在那些更为隐蔽的议题上不能公正地看待黑人。与Gary Younge相比,安德鲁·哈克显然是审慎得多,他举了一个密歇根州的例子:2006年,该州就“取消对黑人优待”的提案进行表决,最后一轮民调显示提案将以51%的微弱优势通过,结果却是以58%的更大优势通过的。哈克说,这7%就是“布拉德利效应”的体现,这绝非微不足道的小数字。“几乎所有不选黑人候选人的家伙都说他们这么做有种族以外的原因。而且,无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相信自己所说的话。因此,对‘布拉德利效应’今年不会再出现的说法,我是不大认同的。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最好在他们所有的办公室里都贴上如下标语:每回都要减去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