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庵 原名王进文。曾担任医生、记者等,现为书评人、作家、出版人。著有《樗下读庄》、《六丑笔记》、《插花的册子》等。 止庵 读书不用正襟危坐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是三联书店的《世界七大奇迹史》。主要就是感兴趣,满足一下求知欲。虽然很多人知道这七大奇迹,但我还想知道些详细情况。比如什么时候有的,什么时候没的,现在还剩下什么,就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这本书写得很好看,也好读。有学术性,不是一般那种介绍的书,但也不用正襟危坐。我就是每天晚上看一点,挺有意思的。 【体验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的新馆,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的趋近。对他们而言,“世界第三大”并不重要,舒适的阅读环境、方便的使用才是根本。14日上午,我进入了这座图书的迷宫和城堡,开始了梦幻般的奇妙之旅。 在此前进入老馆的时候,存包一般都由人工负责,且要交五毛钱的存包费。其后,存包费不用交了。而新馆的存包完全由自己操作,一排一排的柜子分成一个个小格,摁一下“存”键,一张带条码的纸条就会打印出来,取出之后,一个小格的门就会自动为你打开,收纳你的托付和寄放。由台阶拾级而上,新馆的宏大、井然和安逸让人顿时放松了绷紧的神经,脚步也变得从容起来。 进门之后,一个阔大的空间顿时出现在眼前,四方形的“池子”直接顶层玻璃,“池子”周围,层层叠放的书架使人犹如光顾一个百花争艳的花园,那些知识的花朵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牵引着读者的脚步。即使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在如此庞大的知识宝库面前,大概也要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紧靠大门右边,不高的柜台里面坐着几位工作人员,为读者答疑解惑,大门左边,饮水机矗立一侧,一串串纸杯井然有序地搁置,随时恭候口渴的读者。往右一拐是办证区,这儿很像正在营业的银行,沙发上、椅子上坐着读者,等着喇叭里叫到自己的号之后去办理读者卡或其他的业务。在虚拟现实体验区,一个小女孩站在脚印的图形上,用手指做出翻书,移动等多种动作,前方,投影机投射的图像也随之变换。我走进阅览室,拿出读者卡在细槽里一划,然后随意地阅览。在数字阅览室,我想试试这儿的网速,体验一下数字阅读,于是输入卡号和密码,但是几次都没有成功,心想近年来图书馆的次数确实不多。大概是记错了密码,不由生出些“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 二楼四周的阅览室,所列的多为专业书籍,其中包括水利、医学等等。我环绕一周之后,顺着电梯直达顶层往右走。划卡之后,我在电子报刊阅读器的屏幕前停下,按照示意点开了《都市快报》、《人民日报》。手指从右往左拖开一条线,屏幕就“翻开”一版。再往前是报刊浏览区和学术杂志区。我绕了大半圈,找到楼梯来到了下面一层,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史》、《鲁迅全集》等图书赫然在目。顺着前面不远的楼梯往下,是工具书,再下一层,是文学类的图书。到一层之后,地下一层的冷清让我顺着台阶走了下去,只见关紧的玻璃房子里面存放着“文津阁《四库全书》”,而存放《四库全书》各种影印本的阅读区没有一个读者。 是离开的时候了,我恋恋不舍地环顾四周。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老馆阅览室人满为患的情景不复再现,在每一个阅读区,再也不必抢占座位。而数字技术的运用遍及了每一个区域,使找书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畅通。新馆的明亮和静谧,为精神在书本中畅快地遨游提供了最佳处所。后来我才知道,新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采用防噪音材质。这样一处美丽的精神家园,几近把爱书人的梦想搬进了现实。博尔赫斯写过一首《关于天赐的诗》,在被任命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他曾经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国图的新馆,无异于博尔赫斯的天堂,对我而言,在这里安心阅读,无异于步入天堂的博尔赫斯,领略着一份独特的幸福和充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