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忆周恩来重视文艺力量力挫反共高潮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科学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因此在书店可以看到不少种纪念周总理的出版物,其中有一本是《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忆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日子》。西花厅,中南海周总理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作者张颖,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一直受到周总理的直接领导。这样的一本书,可谓风格独特、令人期待。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后,时年15岁的张颖放弃学业,从家乡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了共产党,也是鲁艺第一期的毕业生。
    1939年5月,董必武、林伯渠等领导同志从延安赴重庆参加国民党政府的国民参政会,带领一批年轻人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7岁的张颖就是其中一员。后来,到重庆参会的领导陆续返回延安,董老继续留在重庆和周恩来、邓颖超共同主持南方局的工作。张颖也开始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工作。
    在重庆,张颖与章文晋相爱并结婚,而章文晋正是国共谈判和美国特使军事调解期间,周恩来同志与马歇尔谈判的英文翻译。张颖先后任南方局文化委员会秘书、《新华日报》记者、《群众》杂志编辑、新华社驻南京特派记者等职。解放后,张颖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剧本》杂志主编、党组书记等职。1964年调外交部后,又任新闻司、西欧司副司长,驻加拿大使馆政务参赞,1983年以大使夫人身份随章文晋出使美国。
    可以说,无论是解放前在国统区,还是建国后在文联、外交部,张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周总理的领导之下开展的。《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忆在恩来同志领导下工作的日子》中收录了张颖多年来记叙周恩来事迹的文章22篇,均为作者在周总理领导下亲身工作的经历。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诸多历史细节以及同志们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诚如张颖在后记中说:“我把一本稿纸放在我的书桌上,拿起笔,我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的泪水不断流下,那些稿纸都湿透了,我伏在湿透的稿纸上……”
    张颖曾说,“我又不是什么名人,我自己的事有什么好写的”;她也曾一度不愿意出书,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大都不在人世了,留下一点真实的史实供人们研究参考”还是有意义的。因此在各方鼓励之下,张颖陆续出版了几种作品,如《外交风云亲历记》、《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以及即将出版的《文坛风云亲历记》等等。
    怎么能让读者爱读呢?张颖说:“我写东西注重两点,一是真情,二是细节。”这本书中,所有内容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也正因此,出版社并没有赶在3月周总理诞辰纪念的时候出版《走在西花厅的小路上》。因为他们知道,这本饱含真情、重视细节的书并非应景之作,而是张颖多年来情感与经历的结晶。这样一部书,必然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任何时候都有吸引读者的独特魅力。
    果然,在这篇文字形成的时候,出版社已经在张罗再版了。张颖说,这部作品自己并没有主张稿费,而是让出版社将稿费折算成书。她要把作品送给朋友,让大家回味一下逝去的伟人、逝去的年代,同时也了解一些逝去的故事。“补遗”是张颖一直念念不忘的任务。即将出版的《文坛风云亲历记》也是如此,据她说,自己将在那本书中特别讲述几乎淡出人们记忆的胡风、吴祖光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