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力是指银行或银行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营销各项业务经营的能力,以及其金融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 ○一楠(书评人) 成长对于个人而言,在于自身素质能否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挑战,而对于银行而言,则在于其竞争力能否适应残酷的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那什么是银行竞争力呢?银行竞争力是指银行或银行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营销各项业务经营的能力,以及其金融产品比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如果一个银行不能够对国内、国际和部分环境做出灵活反映,那也就无所谓竞争,银行竞争力大小反映在银行管理,即在创新、盈利和责任等方面的有效程度上。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结束,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与融资的长足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包括监管环境、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在内的诸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正是这些变化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依靠种种保护措施使银行业免受外国竞争者的冲击,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保护政策措施均被取消,我国的银行处于同国外强大竞争对手较量的境地。 如何解决目前国内银行面临的诸如资本充足率低、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较差、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迎接挑战、正面竞争,《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一书通过对花旗、汇丰等11家国际大银行的成长战略和发展历程的深刻剖析为我们开拓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有助于国内银行业去理清未来发展之路。 《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全书共分14章,前两章,作者先由宏观经济入手,分析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继而作者转入中观行业分析,笔墨重点在于剖析全球经济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第3至13章则是通过数据与史实向我们展示11家成功的国际大型银行的战略选择和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成功的国际大型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每一个银行都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在本书的最后,作者画龙点睛般地道出了这些国际大银行成长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每一个成功的银行,在战略上,其发展模式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且其战略目标明确,这些银行不是过分追求大而全,而是做好细分市场;在发展途径上,很多银行运用并购等资本化手段谋求扩张性发展,同时将发展重点投向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在内部建设方面,11家银行都通过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防范风险,重视人才队伍和品牌的建设,为后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联系到国内银行业发展的现实,我们欣喜地看到,2006年10月27日,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两大国有商业银行成功IPO之后,香港和内地的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只巨象——工商银行,而作为担任工行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本书作者潘功胜及其同仁,通过业内人士的角度,结合工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运用知名银行成功案例,将目光聚焦于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这说明包括工行在内的大批国内银行机构已不囿于被动接受外资银行的挑战,而是开始借鉴和学习国际大型银行的先进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已不仅仅是揭示外资银行的成功之道,或许还能为国内银行甚至是整个金融业实现“站在巨人肩上”跨越式发展提供那块“它山之石”。 《国际大型银行成长之路》潘功胜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5第1版/39.00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