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叶兆言:说不尽的南京明城垣[图](2)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城墙的历史
    南京人一直觉得自己是南方人。很多人不这么看,近在咫尺的上海人听了,忍不住冷笑,更南边的广东人广西人,干脆嗤之以鼻。其实南京人也不在乎是不是南方人,历史上让北方的势力欺负惯了,动不动被人家侵略征服,屈打成真,也就稀里糊涂自认为是南方人。
    直到一百多年前,南京人才明白,原来打南边也会冒出厉害的角色。操广东腔的太平军跟玩似的进了南京,再后来是曾剃头的湘军,此地老百姓只知北方大汉的厉害,遇到真正的南蛮,一样鼻青脸肿。我小时候一直把长毛当英雄,对湘军很感冒,这是教科书的功效,后来偷着读了些史料,才知道真相并不是老师说的那样。
    南京的城墙有六百多年历史,说起来骄傲,来头很大,境遇却十分凄凉。从一开始就像个被成功男人糟践后随手扔掉的弃妇,虽然有“祖宗创业之地”的光环,但是“自成祖定鼎幽燕,南中大内遂为虚设”,结局只能是“宫阙坠而不新,衙宇亦日从凋落”。禁令勿修,听其自坏,好在没有什么人为破坏,听天由命熬到清朝。满人尽管是异族,不如汉人斯文,但毁坏文物的大帽子,戴不到他们头上。
    人为地破坏从太平天国开始,洪秀全为了修天王府,灵机一动,在取之不尽的城砖上打起主意。这有意无意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此后仿佛患疟疾打摆子,每隔个若干年,便有人就地取材,不肯放过那可怜的城墙。南京曾经历过好多次战争破坏,与人为的拆城墙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大清朝说完蛋就完蛋,封建社会结束,古城墙也就成了封建余孽。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定都此地的国民政府,包括1949年以后,哪朝哪代都好心干过坏事。民国四年,“为解决江宁旗民生计”,“以工代赈”,也就是让八旗子弟去拆城砖卖钱。买主基本上是外国人,于是有了今天的南京大学和鼓楼医院几栋老房子。当时街头有专门卖城砖的店铺,张謇就买了很多带回南通。
    蒋委员长也动过城墙的主意,黄埔军校迁南京,盖房子要材料,他以校长名义亲自给市府写信,并指示手下先拆了再说。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好在当时蒋也不能一手遮天,打来打去,最终还是被南京市府给拦住了。
    这些年来,说起南京城墙,常常是如何被毁坏。众所周知,最疯狂的莫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对掌故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读《南京城墙志》,这是一本诉说城墙历史的巨著,洋洋一百二十万字,内容翔实,读了让人哀叹不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