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叶兆言:说不尽的南京明城垣[图]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南京的城墙有六百多年历史,说起来骄傲,来头很大,境遇却十分凄凉。
    
    《南京城墙砖文》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405页,138.00元
    《南京城墙志》杨国庆王志高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752页,220.00元
    城砖上的文字
    人们对身边常常熟视无睹,譬如南京老百姓,很少在意随处可见的城墙。我们出生那会,它们就存在了,长着野草小树,残破不全,这边塌了一大片,那里扒开很大一个缺口。小时候,爬城墙上去玩,站在上面已是登高处,极目远瞰,可以看见全城风景,看见钟山的紫气,看见蜿蜒的秦淮河,看见更远处的长江。白墙黑瓦,夹杂一些民国的小洋楼,这就是几十年前。
    很少会去想,南京城墙是砖砌的,每一块砖上刻有文字。许多年前,从事城墙研究的一位朋友,对我大谈这文字的学问,听了一头雾水。为了验证,他拍着胸脯说,日后会赠送一张精美拓片,为此我耿耿于怀。后来看到厚厚的一本《南京城墙砖文》,翻阅上面一张张的图版,更加耿耿于怀。我对书法没有研究,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能在自家墙上挂点这样的拓片,不比某些名人的真迹逊色。而且名人的字,通常和价码紧密联系,我这人大俗,太值钱的,还真不敢往墙上挂。
    没想到城砖上那些文字,最后可以变成一本《辞海》般的大书,十六开本,四百多页,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图版,实际厚度是其他书籍的一倍。因为有了这本书,我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城砖上的文字,这些文字不读也罢,真读了,立刻长学问。
    在城市规划方面,古今中外,恐怕没有一个城市会像南京这样疯狂。大家都知道,南京城的建设,只是一个半成品,永乐大帝迁都去北京,声势浩大的造城运动基本上停止。有了城砖上的记录,就可以大致知道,连绵的南京城墙,当年究竟有多大一个范围;为它加工城砖,所谓尽全国之力,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它也准确提供了城砖的烧制时间,以及相关的砌墙年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朝初年农村基层的衍变,这些最民间的东西,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
    在书法家眼里,城砖虽然来自官府,却反映了最好的民间书风,或篆或隶或楷或草,它们应该是书法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当然,让我过目不能忘却的,还是一串串活生生的人名,有的与头衔连在一起,官气十足,譬如提调官张勖、司吏邸忠、总甲刘志江、甲首蒋启岩;有的朴实和直截了当,非常的平民化,譬如窑匠汤丙、造砖人尹庭主。在二十人的广信府窑匠名单中,以数字结尾的人竟然占了四分之三,其中有王友一、王真二、徐英三、毛青四、郑隆五、方谦七、伊绍八、郑匆九、余德十。独缺了一个“六”,而抚州府的名单上,就有周仁六和邓正六。
    如果写历史小说,这些名字拿过来就能用,不但能用,我甚至都已感受到了他们的呼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