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维勒贝克大量毫无感情、像生态纪录片旁白般的性爱场景描写,很难不开始想,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性,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无爱繁殖》[法]米歇尔·维勒贝克著严慧莹译台湾大块文化2008年8月第一版  《一个岛的可能性》[法]米歇尔·维勒贝克著余中先译文汇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406页,29.80元 在《一个岛的可能性》里,维勒贝克(MichelHouellebecq)这样写过:“生命开始于五十岁,这不假;同样不假的是,它结束于四十岁。” 今年维勒贝克该满五十岁了。十年前他出版《无爱繁殖》(书名直译为《基本粒子》,大陆曾有罗国林译本,海天出版社2000年8月)的时候,正是四十岁。十年之间,他已经是法国文坛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畅销,尖锐,充满争议,四面树敌。他的书高居书店排行榜首位;曾在法国以挑起种族仇恨罪起诉,后来无罪释放。有人视他为法国继卡缪之后最具启发性的作家,有人感到被他的书甩了一记耳光。更多人既被他冷静尖酸的嘲弄给逗乐,同时也为那种疏离的人类处境觉得悲哀。 维勒贝克惹起的争议,一大部分跟性有关。在他小说里出现过的跟性有关的场景,有群交派对,有性的观光产业化(组旅行团去进行性消费),有交换性伴侣等等,还有一大堆没完没了的自慰。说起来好像很热闹,但读他的描写并不会让人感到什么性的狂欢。这些角色对高潮的追求是百无禁忌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但同时存在的是巨大的无聊和不满足。小说中总有中年男人一面为欲望少女青春肉体所苦,一面用挑拣的眼神看着和他们同年龄女人的老态———在这点上,维勒贝克对松垮肥肉的观察真是特别精到。 他借书中人物的口发表了大量“政治不正确”言论,例如说女权主义者把周围的男人都变成性无能和神经质,然后就甩了男友去跟拉丁肌肉白痴男上床;说当年参与六八运动的人过了四十岁就转向灵修,其实对脉轮、水晶球、光动一点都不信,“他们强迫自己相信,有时候还真的相信了一两个钟头,觉得天使存在或是内在的花朵绽放,然后课程结束他们还是又老又丑又孤单”;说社会党人“讨厌羊,因为羊都是保守派,狼倒是左派———这还真奇怪,因为狼长得像德国牧羊犬,而德国牧羊犬都是极右派”。 在一次访问中,维勒贝克说,他不是故意激怒人,只不过当有人被他的写法激怒时,他也没打算改变自己罢了。有时一个作家能给读者的就是直直说事,而我们便在阅读他作品的过程里感到有什么被摇动了、改变了。维勒贝克就是这么个直白的作家,你读完他大量毫无感情、像生态纪录片旁白般的性爱场景描写,很难不开始想,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性,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在他那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无爱繁殖》里,维勒贝克叙述了1960年代起,性与家庭革命在西方社会投下的影响。可以说,这本小说是这个法国男人给自己作的一次成长回顾———为他之所以成了今日的他,从二十世纪历史发展的大角度寻求一个解释。 1960年代有什么?越战和反越战,巴黎五月风暴,嬉皮,和平,鲜花,性解放,乌兹塔克,乌托邦,大写的爱……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今天它的形象仍然鲜明得如同一个品牌商标,透露自己听六十年代音乐等于朗读了一篇自我介绍,就像带着苹果电脑去咖啡店上网一样。其实当今的六十年代粉丝团中,许多人是没经历过六十年代的,一手经验的缺乏并不妨碍人们对一个时代的向往,甚至还强化了那个向往。对许多人而言,六十年代是一种精神。 然后冷不防我们就看到了维勒贝克所揭示的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