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荐读 | 毛泽东: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http://www.newdu.com 2020-09-09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荐读 | 毛泽东: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岁月里,毛泽东与鲁迅并没有见过面,也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但在中国诸多的现代作家中,毛泽东最爱读的书就是鲁迅的著作。他曾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是什么把这两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呢?
    
    01 毛泽东一生爱读鲁迅著作
    1938年1月12日,毛泽东给当时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主任教员的艾思奇写了一封信,在信的开头写道:“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从此信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需要鲁迅的著作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信中所说的《朝华夕拾》即为《朝花夕拾》。
    其实,毛泽东在写此信之前就已经读过相当数量的鲁迅著作,并对鲁迅的一些见解产生了共鸣。1937年10月,在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了题为《论鲁迅》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对鲁迅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1938年8月,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复社出版了二十卷本的《鲁迅全集》。通过党的地下组织从上海转送到延安,毛泽东得到一套《鲁迅全集》。这是我国第一次出版《鲁迅全集》。这次出版特别印了200套编号发行的“纪念本”,毛泽东得到的是第58号。拿到书后毛泽东十分珍惜,爱不释手,总是放在自己的身边。无论是转移还是行军,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尽管当时战事忙碌,学习条件很差,但毛泽东总是忙里找闲,只要有一点空隙,就翻开细心阅读。
    毛泽东在延安读鲁迅著作,同读其他著作一样,常常用笔在书上圈圈画画,一边读,一边画,文章读完了,书上也画满了直线、曲线、圈圈、点点、三角、问号,等等多种符号;同时还留下一些简明的批语。毛泽东阅读鲁迅著作十分认真。从他在书上批画的情形来看,凡是原书中文字排印颠倒、错字漏字的地方,他都一一改正了过来。
    经过较为系统地阅读鲁迅的著作,毛泽东对鲁迅著作的思想性、战斗性、人民性的了解更多了。后来毛泽东在著作、讲话、谈话、报告和一些书信中,多次谈到鲁迅和鲁迅的著作,并对他在中国革命和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作了很高的评价。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协在延安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为大会题词。毛泽东的题词,一则是“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而奋斗”,另一则就是“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并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1938年到1976年,近四十年,从陕北的延安到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村,从西柏坡到北京的香山、中南海,这套《鲁迅全集》一直伴随着毛泽东。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毛泽东的不少书籍和用品都丢了,可是这套二十卷本的《鲁迅全集》却始终保存完好。毛泽东到中南海居住以后,有一天在书房里阅读这套《鲁迅全集》,一边翻阅,一边饱含深情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套书保存下来不容易啊,当时打仗,说转移就转移,有时转移路上还要和敌人交火。这些书都是分给战士们背着,他们又要行军,又要打仗,书能保存到今天,我首先要感谢那些曾为我背书的同志们。”
    02 尤其爱读鲁迅的杂文
    
    晚年,毛泽东读鲁迅著作,兴趣最浓、倾注时间和读的遍数最多的是杂文著作。从毛泽东留在这些杂文集上的多种批画笔迹和标记来看,有许多杂文毛泽东是反复读过很多遍的。拿《三闲集》这本杂文集中的《铲共大观》来说,在延安毛泽东读这篇杂文时,就用黑铅笔在“革命的完结,大概只是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句话旁边画了道道;20世纪50年代在读单行本时,又在这句话下面画了道道;20世纪70年代在读大字线装本时,他又用铅笔在这句话旁边画了粗粗的红道。三种不同时期出版的同一篇杂文,在同一内容下都画了道道,这说明他至少读过三遍,同时也说明他很赞同鲁迅的观点。
    毛泽东不仅爱读鲁迅的杂文,而且还经常运用鲁迅杂文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主张。这在毛泽东著作、讲话、报告和谈话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讲演。在这次讲演中,他多次引用鲁迅杂文里的话。譬如,鲁迅批判洋八股说:“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而不肯具体地切实地运用科学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毛泽东运用鲁迅的思想和言论,针对当时文风不正的实际情形说:“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还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 就是在这个报告会上,毛泽东把他亲自审阅编订的《宣传指南》的小册子分发给每一个与会的人。《宣传指南》里收录了鲁迅论创作的一封信,即《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为了便于和推动人们的学习,毛泽东在讲演中专门对《宣传指南》作了解说。鲁迅谈创作有八条,他详细地解说了其中四条。毛泽东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爱读鲁迅的杂文,为什么那么喜欢引用鲁迅杂文中的思想和言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是因为鲁迅的杂文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特别是鲁迅后期的杂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剖析当时中国实际的产物。它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围剿”与反“围剿”斗争在文化战线上的最生动、最真实的历史记录。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的讲演中,在谈到红军到了陕北,还处在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的情形时说:“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以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 
    03 爱读爱书写鲁迅的诗
    毛泽东不仅爱读鲁迅的小说、杂文,而且还非常爱读鲁迅的诗。鲁迅的诗作,与其全集或所创作的小说、杂文相比,当然是为数很少的,但是,鲁迅的诗作和他的小说、杂文一样,不但在思想内容上富有战斗性,而且在艺术形式和写作的技巧上富有独创性。
    1959年3月,文物出版社为适应年老同志的读书需要,专门刻印了一册大字线装本的《鲁迅诗集》。本集共收诗47题54首。这本诗集,因为是线装本,而且字刻印得也比较大,所以毛泽东很是喜爱。本集中所收的54首诗,毛泽东从头至尾都读过。有的诗篇毛泽东反复读过多遍,其中不少诗他能随口流利地背诵出来。
    1975年春天的一天,为给毛泽东会诊眼病,经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同意,特意请来了当时北京地区一些著名的眼科专家,有西医,也有中医。大夫们来到中南海住地后,毛泽东高兴地和他们一一握手,并感谢大家来为他会诊。广安门医院来的眼科大夫唐由之长得比较年轻,身材也比较高大,初见毛泽东显得很紧张。毛泽东似乎看出了这位年轻大夫的心理,与他握手时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唐大夫答道:“唐由之。”毛泽东说:“你这个名字起得好,你的父亲一定是位读书人,他可能读过鲁迅先生的诗,为你起了这个‘由之’的名字。”说着,毛泽东很有兴趣地吟诵起鲁迅悼杨铨的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这首诗是1933年6月20日鲁迅为哀悼杨铨被国民党蓝衣社暗杀而作。杨铨,即杨杏佛,1927年与鲁迅同时加入中国济难会后相识。1932年夏,杨铨在中央研究院任秘书时,请鲁迅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秋季,又同任该同盟执行委员。毛泽东此时虽深受眼疾困扰可是他还能一字不漏地、极富感情地背出了鲁迅的这首诗,唐大夫和在场的各位专家都为之惊叹,从内心里对他老人家更加钦佩。不过,唐大夫以前不了解鲁迅先生的这首诗,再加上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所以全诗唐大夫并没有完全听清楚。在唐大夫的要求下,毛泽东亲笔将这首诗写了下来赠送给唐大夫。毛泽东幽默风趣的谈话,改变了唐大夫当时的紧张心情,毛泽东书赠的鲁迅的诗,成了唐由之大夫永久的纪念。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毛泽东还很爱书写鲁迅的诗。他晚年有一段时间,每次练习书法,差不多都要书写鲁迅的诗句。他为什么这样爱好书写鲁迅的诗呢?一次,他老人家曾这样说过:书写鲁迅的诗,既可以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平时有友人请他题字、题词时,他也常常书录鲁迅的诗句赠之。鲁迅《自嘲》诗中的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最爱书写。
    
    ▲毛泽东手书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手书鲁迅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毛泽东曾这样说过:书写鲁迅的诗,既可以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又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