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回忆一下,除了你的家人以外,你还深深地拥抱过谁?2018年夏天,我参加了一个调研。在一次面对面聊天的时候,有一位居委会主任讲到了一个故事,故事原本的轮廓是这样的:有一个古稀之年的独身老太太,她家对门住着一个女孩,女孩每天凌晨下班,高跟鞋吧嗒吧嗒的,像两台挖掘机一样,吵得老太太睡不着。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女孩为了化解矛盾而登门道歉,谁知道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老太太的茶杯打碎了,老太太认为是故意的,从此就没完没了地投诉,说这女孩在夜总会工作,相关部门调查以后,发现人家是做外贸的,与国外的生意伙伴存在时差。但是老太太不满,不停地写信投诉,从投诉女孩,到投诉相关部门,而且经常去政府前边示威,竟然脱得一丝不挂,以此吸引人们的注意。你和她讲道理吧,她根本就不在乎道理;你给她好处吧,人家软硬不吃;你抓她吧,人家没有犯什么错误,而且年纪这么大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搞得整个系统都很难受,不知道如何才能了结,最后一位心理专家出了个主意,派志愿者和她好好聊聊。有一天,她又去示威,又是一丝不挂,志愿者什么话都没有说,上前好好地拥抱了她。谁也没有想到就这么一次拥抱,拖了八年的疙瘩一下子化开了,老太太再也不投诉了。 至今,我都想不明白,那个拥抱和她的心结之间,到底有什么直接关联。如果说她有病的话,那么治愈她的那味药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再见白素贞》的源头,我是在半年以后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的,写着写着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样子了。我总觉得像一条小河,它怎么流动,流向哪里,在哪里适合鱼来安家,在哪里形成一个潭子,在哪里冲出一片沙滩,看似是随便流动着的,其实有着某种规律,这个规律很简单,就是始终贴近低处。只有你走向低处的时候,才会有峰回路转,才会有绝处缝生,才能进入“看水不是水,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再见白素贞》与老太太之间,如果说有什么差别,我认为一个是现实,而另一个是高出现实的那部分,这就像一个人走夜路,他的肉体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是他的影子,他的影子有几个,被拉长还是被缩短,都取决于他的周围,有几盏路灯,路灯离他的远近。 作家就是设置路灯的人,不管老太太是否有病,她的精神是否正常,但是她被治愈的原因,分明就是我们释放出来的那束善意之光。我最近在重读许多被经典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生活和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了,为什么还能引起共鸣和感动呢?我认为永远不会失效的东西,除了善意还是善意,除了光还是光。这篇作品,我称为“割席”之作,意在彻底与进城系列决裂,但是我呼唤善意的目标从未改变。这篇小说还弥漫着正义之声,没有善意何来正义呢?正义是我对善意这一概念的再一次拓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