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麦阁散文:诗意的沉浸与疏离

http://www.newdu.com 2020-06-08 文学报 曹悦童 参加讨论

    麦阁的散文展现了中国局部一种私人的、疯长的生活。它充满南方湿热的迅猛性与奇异的生机。梦呓般的抒情文字,让整部散文集拥有鲜冷色调滤镜的动画感与诗感。散文分为四辑:春朝、夏昼、秋晚、冬夜。每一辑的篇目都有其所属的气质。它们有差异性,但汇集在一起,又构成整体上的完整、连贯。
    麦阁正在描述一种个人的、已经过去的少女时代。那种闪耀奇异光泽、迅猛的生活记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感同身受的。麦阁在尝试用一种微小,却又有庞大后劲的力量,描摹属于她的一个时代,同时展现出局部的、生动的真实江南。完成讲述的时候,她也完成了一次告别。
    《再见,少女时光》以其独特的语感,让读者能够很快进入文本,谓之沉浸感。《阁楼》作为开篇,第一句这样写道:“昨夜,它又站在我不远处的身后,尽管背对着它,可我还是感到它完好无缺。”这个句子像是谶语,甚至很好地概括了我的阅读感受。读毕整部散文,我在思考它带给了我什么,未果。但在突然间,我又能感受到它庞大地出现在我不远处的身后。尽管不甚清晰,但能体会到它的完整。很多时候,文学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在瞬间浮现一种整体的美感,即使距离好像异常遥远。
    麦阁在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所有事件。但奇异的是,我时常能读出一种疏离感,仿佛一切的讲述都来自第三人称。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童年,回到少女时代,依然无法做到镇静地站在不远处,看着当时发生的一切。我能感受到那些最初的悸动。正因为有这些原始的、野生的情绪,文章才拥有梦呓般的疏离感,在略带感伤的抒情中拥有疯长的力量,如同南方的植物。
    《再见,少女时光》是一部诗化的散文,这也许源自作者个人的诗人气质与诗人身份。阅读的过程中,我尝试从书中打捞出诗句:“东氿的上空散满红霞,那红色如此强烈,没有人相信它会消失。”(《阁楼》)“村庄已沐浴进了蝙蝠低旋着的夏夜。”(《夜》)这些遍布书中的诗句,像各种几何形状不一的透明石头,在烈日下显出各种桀骜的光泽。正是由于这种诗感,使得整个文本超越了感伤的现实生活,从而具有了一种文学和诗歌的光泽。
    诗感以外的小说感也占据了阅读体验的很大部分。阅读过程中,我经常思考散文的真实,思考散文里小说感的那部分内容。正是因为有了叙事性较强的小说感,整部充满诗意的文本才拥有了坚实沉淀的内容,变得熠熠生辉。在真实与虚构越渡的空间内,写作成为了一次自主的生还。
    作为无比熟悉作者的读者,我深知作者麦阁在真实生活中与写作中的差异。生活里,她善良、细腻、勤劳,富有同情心,敢爱敢恨。在写作中,她又是无比抒情,倾心眷恋过去珍贵的一帧帧图景。这种差异,同样令我动容。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中一直想起法国作家莫迪亚诺的一句话:“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读完全书,我大致知道了答案——我似乎看到,在湖水和天空的背景下,那个诗性少女南方晨曦般的脸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